[實用新型]石油鉆桿管體超聲波檢測用校準樣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267789.6 | 申請日: | 2017-03-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06325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9 |
| 發明(設計)人: | 任黎明;張衛東;林衛平;蘇增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原特鋼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9/30 | 分類號: | G01N29/30 |
| 代理公司: | 鄭州科維專利代理有限公司41102 | 代理人: | 亢志民 |
| 地址: | 459000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石油 鉆桿 超聲波 檢測 校準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石油鉆桿管體超聲波檢測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石油鉆桿管體超聲波檢測用校準樣管。
背景技術
根據《ASTM E213-2014 金屬管材超聲波檢驗的標準操作方法》及《API-5DP 鉆桿規范》要求,選取與待檢鉆桿的公稱直徑、壁厚、材質、表面光潔度和聲學性能完全相同的一段管材作為校準樣管,規定了校準樣管上加工的人工反射體的類型、尺寸、位置、加工方法和數量。通過使用此類樣管,超聲波探傷設備探頭在樣管外表面上做螺旋掃查運動,將超聲波探傷設備探頭檢驗距離和探傷設備靈敏度達到對樣管人工反射體缺陷100%的覆蓋率,把超聲波探傷設備調整到能產生可清楚辨認的內外表面人工反射體發出的顯示波。但對于超聲波探傷設備中包含的直探頭,在此類校準樣管無對應的人工反射體,這樣就造成直探頭的檢驗距離及靈敏度無法保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直探頭的檢驗距離及靈敏度無法保證的缺點而提供一種超聲波探傷設備調整到能產生可清楚辨認的內外表面人工反射體發出的顯示波的石油鉆桿管體超聲波檢測用校準樣管。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石油鉆桿管體超聲波檢測用校準樣管,校準樣管以公稱直徑、壁厚、材質、表面光潔度和聲學性能與對應石油鉆桿管體完全相同的一段管材作為樣管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樣管本體的內表面距管端端部不大于200mm處平行管體中心軸方向設置—第一縱向方形槽口,在對應另一管端端部不大于200mm樣管本體內表面處沿管體周向設置—第一橫向方形槽口,所述樣管本體外表面距兩側管端500~1000mm各設置—第二縱向方形槽口,樣管本體軸線中心位置外表面設置—人工反射體,人工反射體包括第二橫向方形槽口5和φ8mm平底孔6,平底孔設置在距以上第一橫向方向槽口和第二縱向方向槽口兩缺陷各500~1000處的樣管本體周向位置。
所述第一縱向方形槽口、第二縱向方形槽口及橫向方形槽口長度為50.8mm、寬度為1mm、深度為管體壁厚的12.5%。
所述φ8mm平底孔的深度為1mm。
所述第二橫向方形槽口與平底孔之間有間距,該間距小于500毫米。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產生的積極效果如下:通過使用此類樣管,超聲波探傷設備探頭(直探頭及斜探頭)在樣管外表面上做螺旋掃查運動,將超聲波探傷設備探頭檢驗距離和探傷設備靈敏度達到對樣管人工反射槽體口缺陷100%的覆蓋率,把超聲波探傷設備調整到能產生可清楚辨認的內外表面槽口發出的顯示波,完成對石油鉆桿管體超聲波檢測系統的校準,滿足了石油鉆桿管體超聲波檢測需求。
管端端部不大于200mm處設置人工反射體——原因為自動探傷設備由于受同心度偏差和耦合穩定時間的影響,鉆桿管體兩端的一定區域不能有效探測,此區域稱為端部不可探區。其長度大小與探傷速度有直接關系。一般要求不大于200mm。以兩端部人工缺陷為基準每相隔500~1000mm的位置,設置人工反射體, 且第二橫向方形槽口與平底孔之間錯開一定距離,是為了避免缺陷設置過近相互間的干擾和缺陷設置過遠浪費材料。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石油鉆桿管體超聲波檢測用校準樣管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縱向方形槽口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縱向方形槽口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橫向方形槽口及平底孔的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一橫向方形槽口的示意圖。
圖中標注為:1、樣管本體;2、第一縱向方形槽口;3、第一橫向方形槽口;4、第二縱向方形槽口;5、第二橫向方形槽口;6、平底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石油鉆桿管體超聲波檢測用校準樣管作進一步闡述和說明。
石油鉆桿管體超聲波檢測用校準樣管,如圖1-5所示,校準樣管以公稱直徑、壁厚、材質、表面光潔度和聲學性能與對應石油鉆桿管體完全相同的一段管材作為樣管本體1,所述的樣管本體的內表面距管端端部不大于200mm處平行管體中心軸方向設置—第一縱向方形槽口2,在對應另一管端端部不大于200mm樣管本體內表面處沿管體周向設置—第一橫向方形槽口3,所述樣管本體外表面距兩側管端500~1000mm各設置—第二縱向方形槽口4,樣管本體軸線中心位置外表面設置—人工反射體,人工反射體包括第二橫向方形槽口5和φ8mm平底孔6,平底孔設置在距以上第一橫向方向槽口和第二縱向方向槽口兩缺陷各500~1000處的樣管本體周向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原特鋼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原特鋼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26778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離心力影響的汽車輪胎非線性振動發電裝置
- 下一篇:一種藥物分析滴定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