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防水板墊圈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261142.2 | 申請日: | 2017-03-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6020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09 |
| 發明(設計)人: | 陳平;李笑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平 |
| 主分類號: | E21D11/38 | 分類號: | E21D11/3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14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水 墊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隧道及地下工程鋪設防水板的固定設計以及固定防水板的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水板墊圈。
背景技術
隨著鐵路、公路、地鐵等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開展,隧道等地下工程的防水設防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一般地下工程的防水都要求設置塑料防水板。塑料防水板的鋪設固定工作,傳統的工藝是采用熱熔墊圈固定,用熱熔焊機熔化熱熔墊圈用來固定塑料防水板。但在施工現場采用此種工藝操作需要操作人員具有高水準的熱熔焊接操作技術,在熱熔墊圈熔化而防水板未融穿的瞬間移開熱熔焊機。稍有遲疑則會熔穿防水板,在防水板上燒出一個熔洞。施工現場多數情況是防水板上熔洞遍布,施工單位會給大一些的熔洞打上一塊補丁,打補丁本身就增加了一處防水薄弱點;一些小的熔洞或是防水板已經被熔化后很薄的部位會被遺漏。水會從防水板被燒穿的熔洞漏出,有承壓水還會把防水板熔薄的部分壓漏,一塊完整的防水板,雖然被鋪設在隧道內,但是其防水作用由于熔洞的出現和其工藝本身的缺陷而被大打折扣,甚至起不到防水的作用。
有鑒于上述的缺陷,本設計人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防水板墊圈,使其更具有產業上的利用價值。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固定防水板,并且防止防水板被傳統熱熔墊圈熔壞的防水板墊圈。
本實用新型的防水板墊圈包括塑料墊圈、膠層、隔膠薄膜和射釘,所述塑料墊圈與所述隔膠薄膜之間設置有膠層,所述塑料墊圈與所述隔膠薄膜通過膠層連接在一起,所述防水板墊圈通過射釘固定在需要的地方。
進一步的,所述防水板墊圈的中間向內凹陷,形成恰好容射釘嵌入的凹陷部。
進一步的,所述射釘的上端設置有減輕射釘與隔膠薄膜之間的擠壓力的金屬墊片。
進一步的,通過所述防水板墊圈的膠層來起到連接塑料墊圈和防水板的作用。
進一步的,通過所述防水板墊圈的隔膠薄膜來確保膠層不揭開隔膠薄膜之前不與其他物體粘結。
借由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1)鋪設防水板時,將本實用新型的防水板墊圈設置在無紡布和防水板之間,可以有效的解決隧道內鋪設防水板時固定防水板的問題;
2)防水板墊圈通過膠層與防水板固定在一起,代替了傳統的熱熔墊圈,可以防止傳統熱熔墊圈會熔壞防水板的情況;
3)防水板墊圈設置有隔膠薄膜可以確保膠層不揭開隔膠薄膜之前不與其他物體粘結。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防水板墊圈的立面圖;
圖2是圖1所示的防水板墊圈的剖面圖;
圖3是防水板墊圈插入墻體的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所述的防水板墊圈,包括塑料墊 圈1、隔膠薄膜3和射釘4,塑料墊圈1與隔膠薄膜3之間設置有膠層2,膠層2兩面都帶有粘性,塑料墊圈1與隔膠薄膜3通過膠層2連接在一起,防水板墊圈通過射釘4固定在需要的地方。
通過所述防水板墊圈的膠層2來起到連接塑料墊圈1和防水板的作用。
通過所述防水板墊圈的隔膠薄膜3來確保膠層2不揭開隔膠薄膜3之前不與其他物體粘結。
防水板墊圈的中間向內凹陷,形成恰好容射釘4嵌入的凹陷部。
射釘4的上端設置有減輕射釘4與隔膠薄膜3之間的擠壓力的金屬墊片5。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鋪設防水板前,需要先鋪設無紡布6,使用施工臺架將無紡布6預鋪到固定位置,然后用防水板墊圈及射釘4將無紡布固定在噴射混凝土表面,防水板墊圈及射釘4按梅花型布置。無紡布6鋪設完成后,再使用施工臺架將防水板7預鋪到固定位置,揭開防水板墊圈的隔膠薄膜3,使防水板7與膠層2粘貼在一起,從而將防水板7與與防水板墊圈固定在一起。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平,未經陳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26114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