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平轉換驅動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256611.1 | 申請日: | 2017-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95983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27 |
| 發明(設計)人: | 陸建華;馬杰;徐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安其威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3K19/0185 | 分類號: | H03K19/0185 |
| 代理公司: | 上海華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1300 | 代理人: | 肖華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東新區***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平 轉換 驅動 電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集成電路設計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電平轉換的電平轉換驅動電路。
背景技術
隨著集成電路發展的多樣化,形成了在各種電壓域下工作的集成電路。正確的信號電平可以保證系統可靠的工作,防止電路由于過高或過低的電壓而受損。為了高效地傳輸信號,輸入/輸出接口成為了低壓轉換到高壓的橋梁。低轉高電平轉換電路被廣泛應用于現代多電源域集成電路中,將低電源域邏輯轉換到高電源域邏輯。
圖3為傳統的低轉高電平轉換電路,由依次串接于電源與參考地之間的典型交叉耦合PMOS晶體管對與典型差分輸入NMOS晶體管對構成。然而,在CMOS工藝中,圖3所示傳統的電平轉換電路有以下缺點:1、拉升輸出高電平的PMOS管需要使用高壓器件,而采用高壓器件將增加電路設計難度和工藝實現難度,增大版圖面積,也將產生更高的功耗;2、高壓器件的閾值電壓高于普通器件,如果傳輸較低電平,器件就可能截止,無法正常輸出。而且,該電路無法依照后級電路實現輸出電平的靈活轉換。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以上缺陷,其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電平轉換的電平轉換驅動電路。該電平轉換驅動電路能夠實現電平提升功能,輸出高電平最大可轉換到MOS管的2倍耐壓值,并且該電路還能實現負電平轉換功能,輸出正負電平的最大值均可達到MOS管耐壓值。與其他電路相比,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電平轉換驅動電路特點是:無需額外的高壓器件;可實現一定范圍的高電平輸出;可實現正負電平輸出;高速驅動負載。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平轉換驅動電路,包括:輸入級反相器,其輸入端作為所述電平轉換驅動電路的輸入端,電平鎖存器,其第一輸入端與所述輸入級反相器的輸入端連接,第二輸入端與所述輸入級反相器的輸出端連接;第一中間緩沖電路,其第二輸入端與所述電平鎖存器的第二輸出端連接,第二中間緩沖電路,其第二輸入端與所述電平鎖存器的第一輸出端連接,電平轉換鎖存器,其第一輸入端與所述第一中間緩沖電路的第三輸出端連接,第二輸入端與所述第二中間緩沖電路的第三輸出端連接,第一輸出端與所述第一中間緩沖電路的第一輸入端連接,第二輸出端與所述第二中間緩沖電路的第一輸入端連接,第一非交疊電平產生電路,其第一輸入端與所述第一中間緩沖電路的第一輸出端連接,第二輸入端與所述第一中間緩沖電路的第二輸出端連接,第二非交疊電平產生電路,其第一輸入端與所述第二中間緩沖電路的第一輸出端連接,第二輸入端與所述第二中間緩沖電路的第二輸出端連接,第一輸出緩沖電路,其第一輸入端與所述第一非交疊電平產生電路的第一輸出端、所述第二非交疊電平產生電路的第二控制端連接,第二輸入端與所述第一非交疊電平產生電路的第二輸出端、所述第二非交疊電平產生電路的第三控制端連接,第一輸出端與第二非交疊電平產生電路的第一控制端連接,第二輸出端與第二非交疊電平產生電路的第四控制端連接,第三輸入端作為所述電平轉換驅動電路的第一輸出端,以及第二輸出緩沖電路,其第一輸入端與所述第二非交疊電平產生電路的第一輸出端、所述第一非交疊電平產生電路的第二控制端連接,第二輸入端與所述第二非交疊電平產生電路的第二輸出端、所述第一非交疊電平產生電路的第三控制端連接,第一輸出端與第一非交疊電平產生電路的第一控制端連接,第二輸出端與第一非交疊電平產生電路的第四控制端連接,第三輸入端作為所述電平轉換驅動電路的第二輸出端。
進一步,根據如上所述的電平轉換驅動電路,所述輸入級反相器包括NMOS管和PMOS管,所述NMOS管的源極接地,漏極與所述PMOS管的漏極連接,柵極與所述PMOS管的柵極連接并作為所述輸入級反相器的輸入端,所述PMOS管的源極接入電平電壓VDDLOW,所述NMOS管的漏極作為所述輸入級反相器的輸出端,所述電平鎖存器包括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和第四PMOS管,第一NMOS管的源極接地,漏極與第三PMOS管的漏極連接,柵極與第三PMOS管的柵極連接并作為所述電平鎖存器的第一輸入端,第二NMOS管的源極接地,漏極與第四PMOS管的漏極連接,柵極與第四PMOS管的柵極連接并作為所述電平鎖存器的第二輸入端,第一PMOS管的漏極與第三PMOS管的源極連接,柵極與第四PMOS管的漏極連接,源極接入電平電壓VDDLOW,第二PMOS管的漏極與第四PMOS管的源極連接,柵極與第三PMOS管的漏極連接,源極接入電平電壓VDDLOW,第三PMOS管的漏極作為所述電平鎖存器的第一輸出端,第四PMOS管的漏極作為所述電平鎖存器的第二輸出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安其威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安其威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25661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