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TPU表帶模內注塑的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251148.1 | 申請日: | 2017-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44242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17 |
| 發明(設計)人: | 張俊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華晶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東莞勁勝精密組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14 | 分類號: | B29C45/14;B29C45/33;B29C45/40;B29C45/17;B29C31/08 |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創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44223 | 代理人: | 方艷平 |
| 地址: | 523843 廣東省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tpu 表帶 注塑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TPU表帶模內注塑的模具。
背景技術
智能穿戴產品風云全球,掀起一股穿戴風暴,以時尚、智能、健康為一體的產品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是3C產品繼手機后又一新興火爆產品,但產品中表帶這一部件因為結構的特殊局限,給模具設計及生產帶來不小麻煩,當前TPU表帶模內注塑類產品只能依托純手工且通過非常復雜而低效的互換鑲件植入方式,進行注塑成型,其主要缺點有:1、成型周期長(60S~100S/模次);2、耗用人工3~4人,操作工藝步驟繁瑣(10個步驟);3、互換鑲件易損傷,增加修模成本;4、產品外觀鑲件線;5、生產品質不穩定;6、只能使用立式成型,設備局限性。
以上背景技術內容的公開僅用于輔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及技術方案,其并不必然屬于本專利申請的現有技術,在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上述內容在本專利申請的申請日已經公開的情況下,上述背景技術不應當用于評價本申請的新穎性和創造性。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TPU表帶模內注塑的模具,取消了現有的手動步驟及人工作業,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作業,且大大縮短了成型周期。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TPU表帶模內注塑的模具,用于注塑成型包含嵌件的TPU表帶,包括控制機構、模具型腔、嵌件機械手和抽芯機構,其中:所述控制機構分別連接所述嵌件機械手和所述抽芯機構;所述模具型腔內設有所述TPU表帶的型腔結構;所述嵌件機械手設置在所述模具型腔的上方,用于將所述嵌件置于所述模具型腔內;所述抽芯機構用于將所述嵌件固定在所述模具型腔內。
優選地,所述抽芯機構包括第一抽芯機構和第二抽芯機構,所述第一抽芯機構設置在所述模具型腔的側面,用于從側面插入所述嵌件的針孔內;所述第二抽芯機構設置在所述模具型腔的底面,用于從底面傾斜插入到所述嵌件的底部結構中。
優選地,所述第一抽芯機構包括第一氣缸和第一插針,所述第一氣缸連接所述第一插針,用于驅動所述第一插針從側面插入所述嵌件的針孔內。
優選地,所述第二抽芯機構包括第二氣缸和第二插針,所述第二氣缸所連接述第二插針,用于驅動所述第二插針從底面傾斜插入到所述嵌件的底部結構中。
優選地,所述TPU表帶模內注塑的模具還包括頂出機構,所述控制機構連接所述頂出機構,所述頂出機構設置在所述模具型腔的下方,用于頂在所述嵌件的下方以將所述TPU表帶頂出所述模具型腔。
優選地,所述頂出機構包括第三氣缸和頂針,所述第三氣缸連接所述頂針,用于驅動所述頂針頂在所述嵌件的下方以將所述TPU表帶頂出所述模具型腔。
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本實用新型的TPU表帶模內注塑的模具制作TPU表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縮短了成型周期,成型周期只需30s,提升效率100%;2、取消了現有的手動步驟及人工作業,實現自動化智能化作業;3、模具一體成型無鑲件毛邊;4、產品外觀無鑲件線;5、可以使用臥式機生產,不受設備局限性;6、提升了生產穩定性及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TPU表帶模內注塑的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模具型腔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的第一抽芯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的第二抽芯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中的第二抽芯機構插入到模具型腔內的剖面示意圖;
圖6是圖1中的頂出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TPU表帶的嵌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TPU表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并結合優選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TPU表帶模內注塑的模具,是用于實現自動化注塑成型包含嵌件51的TPU表帶50,包括控制機構(圖中未示)、模具型腔10、嵌件機械手(圖中未示)、第一抽芯機構20、第二抽芯機構30和頂出機構40,其中控制機構分別連接并控制嵌件機械手、第一抽芯機構20、第二抽芯機構30和頂出機構4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華晶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東莞勁勝精密組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東莞華晶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東莞勁勝精密組件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25114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育秧機自動糾偏系統、方法及育秧機
- 下一篇:一種可快速定位的嵌注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