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密閉式防護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244913.7 | 申請日: | 2017-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51409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1 |
| 發明(設計)人: | 汪世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汪世偉 |
| 主分類號: | A41D13/00 | 分類號: | A41D13/00;A41D19/015;A42B3/06 |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專利代理事務所37223 | 代理人: | 孫愛華 |
| 地址: | 255000 山東省淄博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密閉式 防護 系統 | ||
1.一種密閉式防護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防護服(2)以及分別連接在防護服(2)領口和袖口處的防霾安全頭盔(1)、防護手套(4),防護服(2)以及防霾安全頭盔(1)、防護手套(4)形成密閉環境;在防霾安全頭盔(1)上設置有對進入頭盔內腔(24)的空氣進行過濾的空氣過濾組件以及用于促進頭盔內腔(24)內部空氣排出的貫流組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閉式防護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霾安全頭盔(1)的頭盔外殼(12)的中部設置有便于觀察的護目組件,所述的空氣過濾組件位于護目組件的上方,所述貫流組件的入口位于空氣過濾組件的上方,貫流組件經過頭盔外殼(12)頂部向后延伸至頭盔外殼(12)的后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閉式防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貫流組件包括一條主通風道(5)以及均分在主通風道(5)兩側的四條輔助通風道(7),所述貫流組件的入口包括主通風道(5)前端的主進風口(6)以及輔助通風道(7)前端的輔助進風口(8),在輔助進風口(8)的前端設置有可關閉的擋板,主通風道(5)以及輔助通風道(7)與頭盔盔體(23)之間間隔形成五條獨立的通風肋(21),五條通風肋(21)延伸至頭盔外殼(12)的后方交匯于一處并同時接入排風室(16)。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密閉式防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風室(16)為橫向設置在頭盔外殼(12)后方的中空腔室,排風室(16)包括主動室以及其兩側的從動室,所述的通風肋(21)自排風室(16)的頂部同時接入主動室,從動室與頭盔內腔(24)連通,主動室和從動室同時連接位于排風室(16)下部的換氣出風口(15);在排風室(16)內部橫向設置有貫穿主動室和從動室的同軸貫流風機(25);在所述的從動室與頭盔內腔(24)的連通處設置有朝向排風室(16)的百葉窗。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閉式防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氣過濾組件包括一個空氣過濾腔室,空氣過濾腔室的前端口為換氣進風口(10),后端口與頭盔內腔(24)連通,且其上端面為帽檐(9),在空氣過濾腔室內自前而后依次設置有四個子腔室,四個子腔室內自前向后依次設置有金屬濾網(19)、主濾網(33)、活性炭濾網(32)以及二次濾網(31)。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密閉式防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帽檐(9)的兩端沿頭盔外殼(12)向后延伸在頭盔外殼(12)的兩側形成頭盔側沿(17),兩側的頭盔側沿(17)在頭盔外殼(12)的后端交接,在兩側的頭盔側沿(17)的下方分別設置有一個助聽組件(18)。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閉式防護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防霾安全頭盔(1)的前端設置有觀察窗,護目組件密封設置在該觀察窗處;護目組件包括前后兩層護目鏡鏡片(29),在兩層護目鏡鏡片(29)間隔形成的護目鏡內腔(30)中填充有氣體。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閉式防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霾安全頭盔(1)與防護服(2)之間以及防護服(2)與防護手套(4)之間通過密封接插組件(26)連接,密封接插組件(26)包括相互插接的兩端:卡槽端(34)和插頭端(35),卡槽端(34)的一個端面上向內開設形成卡槽,卡槽的盡頭處為圓弧狀,插頭端(35)的端部設置有與之配合的圓弧狀插頭。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閉式防護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防霾安全頭盔(1)的內壁上設置有防撞層(22);防霾安全頭盔(1)的下端口處與防護服(2)或護頸套(14)連接,在護頸套(14)的內部填充有護頸套填充層(28)。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閉式防護系統,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與所述的防護服(2)連接的空調調溫系統,空調調溫系統包括分別位于防護服(2)外部和內部的進氣溫度調節裝置(39)、進風管(37),進氣溫度調節裝置(39)和進風管(37)由通風管(38)連接,且在進風管(37)表面設置有若干通風孔;
進氣溫度調節裝置(39)包括相互連接的過濾單元以及換熱單元,過濾單元包括依次設置的溫度調節裝置主濾網(51)、溫度調節裝置活性炭濾網(50)和溫度調節裝置二次濾網(49);換熱單元包括制冷腔和制熱腔以及設置在制冷腔和制熱腔之間的制冷制熱片(48),制冷制熱片(48)的冷面和熱面分別設置有制熱散熱片(40)和制冷散熱片(47),制熱散熱片(40)和制冷散熱片(47)分別位于制熱腔和制冷腔內,在制熱腔和制冷腔的輸出端處分別設置有制熱貫流風機(41)和制冷貫流風機(46),在制熱腔和制冷腔的輸出端分別連接有同時接入通風管(38)的制熱送風管(42)和制冷送風管(45),在制熱送風管(42)和制冷送風管(45)上還分別設置有制熱控制閥門(43)和制冷控制閥門(4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汪世偉,未經汪世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244913.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