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網絡監控模組手動調焦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244780.3 | 申請日: | 2017-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57458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13 |
| 發明(設計)人: | 劉亞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亞峰 |
| 主分類號: | G02B7/28 | 分類號: | G02B7/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09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網絡 監控 模組 手動 調焦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安防監控網絡調焦機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網絡監控模組手動調焦機。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安防監控網絡模組調整鏡頭需要對模組直接進行通電,待模組通電啟動出圖像20-30秒后才能通過手動旋轉鏡頭進行調整找出焦點,采用這種方式進行調焦容易產生靜電燒毀元器件,市場上還有一種自動調焦機,采用步進電機驅動使鏡頭和感應器達到焦點,并利用UV膠水通過紫外線固定,由于鏡頭和固定鏡頭的底座之間容易松動,經常會出現膠水固化后鏡頭安裝部位會下沉,從而導致對焦出現偏差,圖像模糊不清,而且紫外線固化過程中由于缺乏相應的保護,容易使操作人員受到紫外線的傷害,固化過程中產生的有毒煙霧也會嚴重的損害人體,如果能夠發明一種不需要通電直接對鏡頭進行調焦,并且高效無害的新型調焦設備就能夠解決此類問題,為此我們提供了一種網絡監控模組手動調焦機。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網絡監控模組手動調焦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網絡監控模組手動調焦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通過支撐桿安裝有箱體,且底座上螺接安裝有工作臺,所述工作臺的上端設置有插接柱,且插接柱的上端插接安裝有待測模組,所述箱體的右側設置有顯示屏,且箱體的左端設置有電源和控制開關,所述箱體的右側設置有安裝座,且安裝座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端設置有鏡頭配合孔,且基座的左端設置有聚光管安裝孔,所述基座的后端設置有分光裝置安裝孔,且基座的下端設置有與待測模組匹配的待測模組觀察孔,所述安裝座的上端設置有定位座,且定位座內插接有與鏡頭配合孔匹配的鏡頭,所述鏡頭的上端設置有控制芯片,且鏡頭上設置有用于調焦的大帶輪,所述分光裝置安裝孔內螺接安裝有分光裝置,且聚光管安裝孔內設置有聚光管,所述聚光管的左端設置有后聚光片,且聚光管的右端設置有前聚光片,所述聚光管的左端設置有發光裝置,所述箱體內設置有支架,且支架內安裝有螺桿,所述箱體的上端設置有驅動螺桿的螺鈕,且螺桿上設置有小帶輪,所述小帶輪和大帶輪之間采用皮帶連接,且電源分別電性連接控制開關、控制芯片和顯示屏,且控制芯片電性連接顯示屏。
優選的,所述發光裝置為LED燈珠,且發光裝置的左側設置有用于散熱的散熱孔。
優選的,所述分光裝置的后端設置有中空三棱柱,且中空三棱柱的左側棱面上設置有與聚光管安裝孔對應的分光鏡片,所述中空三棱柱的上端棱面上設置有與鏡頭配合孔匹配的上透光孔,且中空三棱柱的下端棱面上設置有與待測模組觀察孔匹配的下透光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設計的手動調焦機工作時首先將待測模組插接在插接柱上進行定位安裝,此時發光裝置發出的光經過分光裝置的分光后照射到待測模組上,鏡頭接收到待測模組反射的光線后經過控制芯片傳遞給顯示屏,通過轉動螺鈕即可調整鏡頭的觀測位置,工人通過觀察顯示屏上的光斑特征手動對待測模組進行調焦,完成人工調焦操作,由于該裝置不需要給待測模組進行通電,而且固定簡單,操作方便,因此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安裝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安裝座、鏡頭和聚光管的連接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分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聚光管、3工作臺、4待測模組、5插接柱、6分光裝置、7安裝座、701基座、702鏡頭配合孔、703聚光管安裝孔、704分光裝置安裝孔、705待測模組觀察孔、8定位座、9鏡頭、10散熱孔、11顯示屏、12大帶輪、13控制芯片、14皮帶、15支架、16螺鈕、17小帶輪、18螺桿、19電源、20箱體、21控制開關、22支撐桿、23發光裝置、24中空三棱柱、25上透光孔、26下透光孔、27分光鏡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亞峰,未經劉亞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24478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