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超高壓旋轉給料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243048.4 | 申請日: | 2017-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5454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1 | 
| 發明(設計)人: | 華中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漢瑞普澤粉粒體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53/46 | 分類號: | B65G53/4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楊軍 | 
| 地址: | 201505 上海市金***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超高壓 旋轉 料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在入口超高壓氣體工作環境下均勻定量向下游輸送固體散料的輸送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超高壓旋轉給料器。
[背景技術]
一種超高壓旋轉給料器是粉體物料輸送領域的專用設備,其是通過葉輪旋轉輸送物料。
目前,現有結構的旋轉給料器無法滿足在入口超高壓氣體工作環境下均勻定量輸送固體散料,導致消耗大量動力氣體、設備變形嚴重而掛缸、快速磨損、輸送量連續遞減、軸端密封失效、導致使用壽命減短,直接影響向下游散料的連續輸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超高壓旋轉給料器,在超高壓工作環境下輸送固體散料時,會有效解決超高壓氣體均勻定量卸料難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設計一種超高壓旋轉給料器,包括殼體1、葉輪2、組合軸密封3、流量計4、壓力計5、壓力計Ⅱ7及電磁開關閥6,所述葉輪2兩端的主軸11分別通過軸承組件、組合軸密封3安裝在殼體1中,位于所述組合軸密封3處的殼體1上設有進氣孔9,所述進氣孔9的進氣端口通過管道連接流量計4的出氣端口,所述流量計4的進氣端口通過管道連接電磁開關閥6的出氣端口,所述電磁開關閥6的進氣端口連接氣源管道,所述殼體1的進料內腔通過管道連接壓力計5,所述流量計4相連的管道上設有壓力計Ⅱ7,所述流量計4、壓力計5、壓力計Ⅱ7及電磁開關閥6分別通過電路連接控制系統8。
所述殼體1及葉輪2材質采用耐高溫材質制成。
所述殼體1、葉輪2與物料接觸的表面噴涂或電鍍耐磨材料層。
所述組合軸密封3采用迷宮、油封及盤根填料的組合密封形式。
所述殼體1進出料口采用偏心結構。
所述葉輪2采用半開半閉式結構。
本實用新型同現有技術相比,結構簡單、安全、設計合理,通過此旋轉機構可以在超高壓工作環境下輸送固體散料物料時,保證設備使用可靠性,系統自帶檢測控制系統,并與用戶遠程控制聯鎖,增加設備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中:1、殼體,2、葉輪,3、組合軸密封,4、流量計,5、壓力計,6、電磁開關閥,7、壓力計Ⅱ,8、控制系統,9、進氣孔,10、主軸,11、氣源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以下進一步說明:
如附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殼體1、葉輪2、組合軸密封3、流量計4、壓力計5、壓力計Ⅱ7及電磁開關閥6,所述葉輪2兩端的主軸11分別通過軸承組件、組合軸密封3安裝在殼體1中,位于所述組合軸密封3處的殼體1上設有進氣孔9,所述進氣孔9的進氣端口通過管道連接流量計4的出氣端口,所述流量計4的進氣端口通過管道連接電磁開關閥6的出氣端口,所述電磁開關閥6的進氣端口連接氣源管道,所述殼體1的進料內腔通過管道連接壓力計5,所述流量計4相連的管道上設有壓力計Ⅱ7,所述流量計4、壓力計5、壓力計Ⅱ7及電磁開關閥6分別通過電路連接控制系統8。
所述殼體1及葉輪2材質采用耐高溫材質制成。
所述殼體1、葉輪2與物料接觸的表面噴涂或電鍍耐磨材料層。增強其使用壽命。
所述組合軸密封3采用迷宮、油封及盤根填料的組合密封形式。保證了殼體內氣體及物料無泄漏。
所述殼體1進出料口采用偏心結構。
所述葉輪2采用半開半閉式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流量計4反饋軸封氣流量信號,壓力計5反饋軸封氣壓力信號,電磁開關閥6控制軸封氣通斷,壓力計Ⅱ7反饋殼體內壓力信號。控制系統8通過對流量計4、壓力計5、壓力計Ⅱ7的反饋信號進行分析、判斷旋轉給料器的工作狀態,控制電磁開關閥6通斷及旋轉給料器電機的啟停。保證旋轉給料器工作的穩定性及安全性。解決了超高壓入口加壓送料,即保證不外漏氣體、物料,也能相對鎖氣,將物料均勻地、穩定的向下游卸料,減少氣體使用量,系統自帶檢測控制系統,并與遠程控制聯鎖。
本實用新型并不受上述實施方式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漢瑞普澤粉粒體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未經漢瑞普澤粉粒體技術(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24304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