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電加熱滴粒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20242873.2 | 申請日: | 2017-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23718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02 |
| 發(fā)明(設計)人: | 孔祥鳳;何祿寬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市風船化學試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2/02 | 分類號: | B01J2/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2209 | 代理人: | 王來佳 |
| 地址: | 300240 天津市東麗區(qū)***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加熱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化工領域,涉及化學原料制備,尤其一種電加熱滴粒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化學原料制備過程中,涉及貴金屬粒合成過程中,目前尚沒有一款專用制備裝置,多通過人工操作采用燒杯等容器自行完成合成過程。
現(xiàn)有合成過程中,操作人員需料液置于一燒杯內,之后將該燒杯進行水浴加熱,使得料液進行反應,在反應完成之后,需操作人員采用滴管將成品吸取并滴落至收集盤內。
上述操作過程中,由于需采用明火進行加熱,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除此之外,由于合成之后的產物為液體,待溫度降低之后會凝固為固體,因此其可進行操作的時間較為短暫,在此過程中需多為工作人員同時吸取操作,這樣的操作方式不但極大的浪費了人工,還會造成成品尺寸無法統(tǒng)一,大小不均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加熱恒溫,減少人工操作,成品尺寸均勻的一種電加熱滴粒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電加熱滴粒裝置,包括一上端敞口設置的反應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杯的上端外側套裝一層外加熱套,該反應杯下端部由外緣向內傾斜設置,一體制出一漏斗形的出料部,所述出料部下端中部制出一出料口,該出料口向下延伸一體制出一滴管,所述滴管上端部與出料口相連通,滴管下端部與外部環(huán)境相連通,該滴管內安裝有一滴管閥,所述出料部下方安裝有一支撐架,該支撐架將反應杯整體架起,所述滴管下端與操作臺之間形成間隙。
而且,所述支撐架的下方安裝有一傳送帶,該傳送帶位于滴管下方的對應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中,外加熱套取代原有水浴加熱的方式,不但消除了明火的隱患,還使得加熱過程更加可控,保證加熱過程的均勻充分,敞口設置的反應杯用于添加物料和進行反應,而下端一體制出的出料部,出料口,滴管和滴管閥相配合則可使合成后的產物直接由滴管滴落而出,這樣的操作方式取代了原有人工參與滴取的工序,不但節(jié)約人工,還大大提高了滴落成品尺寸的統(tǒng)一;支撐架下方所安裝的傳送帶,則可起到將成品導出和冷卻的作用,操作人員無需在支撐架下方的狹小間隙進行收集,只需在傳送帶的下游位置放置收集盤或其他收集裝置即可將有序導出的成品進行收集。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滴液過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下述實施例是說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實施例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一種電加熱滴粒裝置,包括一上端敞口設置的反應杯1,本實用新型的創(chuàng)新在于,所述反應杯的上端外側套裝一層外加熱套2,該反應杯下端部由外緣向內傾斜設置,一體制出一漏斗形的出料部3,所述出料部下端中部制出一出料口,該出料口向下延伸一體制出一滴管7,所述滴管上端部與出料口相連通,滴管下端部與外部環(huán)境相連通,該滴管內安裝有一滴管閥4,所述出料部下方安裝有一支撐架6,該支撐架將反應杯整體架起,所述滴管下端與操作臺之間形成間隙。
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架的下方安裝有一傳送帶5,該傳送帶位于滴管下方的對應位置。
本實施例中,外加熱套可采用包覆的水熱管或電熱絲作為熱源進行加熱。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操作人員將反應杯放置于支撐架上,此時滴管閥關閉,之后將料液分別置于反應杯內并采用外加熱套進行加熱,待反應完成之后,液體狀態(tài)的成品由于其密度大與參與料液因此會積累在出料部底部,此時開啟滴管閥,成品的液滴9會由其制出的滴管滴落至下方的傳送帶表面,此時操作人員只需在傳送帶的下游端手持或放置收集盤8或其他收集容器即可。
本實用新型中,外加熱套取代原有水浴加熱的方式,不但消除了明火的隱患,還使得加熱過程更加可控,保證加熱過程的均勻充分,敞口設置的反應杯用于添加物料和進行反應,而下端一體制出的出料部,出料口,滴管和滴管閥相配合則可使合成后的產物直接由滴管滴落而出,這樣的操作方式取代了原有人工參與滴取的工序,不但節(jié)約人工,還大大提高了滴落成品尺寸的統(tǒng)一;支撐架下方所安裝的傳送帶,則可起到將成品導出和冷卻的作用,操作人員無需在支撐架下方的狹小間隙進行收集,只需在傳送帶的下游位置放置收集盤或其他收集裝置即可將有序導出的成品進行收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市風船化學試劑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天津市風船化學試劑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24287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