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的醫療監護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236656.2 | 申請日: | 2017-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59366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13 |
| 發明(設計)人: | 劉陽;黃薈云;蘇澤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B10/116 | 分類號: | H04B10/116;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宮軼琳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醫療 監護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可見光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的醫療監護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LED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許多研究單位與相關廠商投入LED可見光通信的研發與應用。可見光通信的應用目的,并不在于取代包括藍牙、Wi-Fi、WiMAX或LTE等無線通訊技術,而是補足目前RF射頻無線通訊所無法滿足應用的場合。例如在醫院中,射頻可能會干擾重要的儀器信號,導致各種電磁兼容問題,這時候通過可見光通信代替RF射頻無線通訊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而且可見光通信完全不存在干擾的問題,即使是相鄰的光束交互,只要彼此目的地不同,就不會產生干擾。在醫院基于安全的考量而禁止使用RF通訊裝置的場合中就是一種理想的替代方案。而隨著醫院信息化改革的不斷深化,用于監護病人生命體征的醫療監護系統也在臨床上得到的廣泛應用。而現有技術的醫療監護系統多數是通過各種線纜來實現病床前的分機與醫務人員用來監控的總機的通信,這種醫療監護系統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受到線纜的限制無法在病人移動的過程中完成監控,在使用場所具有局限性的技術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新型的醫療監護系統,以適用于醫院等靜止使用射頻通訊裝置的場所,并且不受通訊距離的限制。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型的醫療監護系統,以適用于醫院等靜止使用射頻通訊裝置的場所,以達到不受通訊距離的限制的目的。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的醫療監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監護系統包括系統總機分別連接多個系統分機;系統分機包括生命體征檢測傳感器連接到嵌入式處理器后通過通訊總線控制器連接到LED可見光通信發送裝置,LED可見光通信發送裝置發出LED光束送入系統總機的LED可見光通信接收裝置上,LED可見光通信接收裝置通過USB總線控制器接入到計算機。
所述的LED可見光通信接收裝置、USB總線控制器、計算機設置在系統總機內部。
所述的嵌入式處理器分別連接顯示器和聲光報警器。
所述的系統分機和系統總機分別連接有開關電源。
一種新型的醫療監護系統,由于采用上述的結構,本實用新型通過LED可見光通信發送和接收數據,解決了現有技術的無線醫療監護系統在醫院禁止使用射頻通訊裝置的場所無法使用的技術問題。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的醫療監護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在圖1中,1、嵌入式處理器;2、生命體征檢測傳感器;3、顯示器;4、聲光報警器;5、通訊總線控制器;6、LED可見光通信發送裝置;7、LED可見光通信接收裝置;8、USB總線控制器;9、計算機;10、開關電源;11、系統總機;12、系統分機。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于可見光通信技術的醫療監護系統,由醫療監護系統分機12和醫療監護系統總機11構成,醫療監護系統分機12包括嵌入式處理器1、生命體征檢測傳感器2、顯示器3、聲光報警器4、通訊總線控制器5和LED可見光通信發送裝置6,醫療監護系統總機11包括LED可見光通信接收裝置7、計算機總線控制器8和計算機9。
具體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系統總機11分別連接多個系統分機12;系統分機12包括生命體征檢測傳感器2連接到嵌入式處理器1后通過通訊總線控制器5連接到LED可見光通信發送裝置6,LED可見光通信發送裝置6發出LED光束送入系統總機11的LED可見光通信接收裝置7上,LED可見光通信接收裝置7通過USB總線控制器8接入到計算機9。系統分機12和系統總機11分別連接有開關電源10。
LED可見光通信接收裝置7、USB總線控制器8、計算機9設置在系統總機11內部。嵌入式處理器1分別連接顯示器3和聲光報警器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師范大學,未經安徽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23665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