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巨菌草種植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222712.7 | 申請日: | 2017-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33728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03 |
| 發明(設計)人: | 林耀華;林長山;李振嘉;黃世勛;鄭書河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農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C11/02 | 分類號: | A01C11/02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崢 |
| 地址: | 350002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巨菌草 種植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巨菌草種植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巨菌草種植機。
背景技術
巨菌草是一種種植在瘠土、鹽堿地、旱地、沙地等非農田小坡地的巨大能源草,目前我國對菌草種植設備的研制投入較少,生產單位總體實力不強,產品質量不高,適應性差、機械化程度低、生產效率不高。在巨菌草種植機中,巨菌草種植機排出的巨菌草種苗沿著種植機的前后方向設置,便于將巨菌草種苗直接種植在開溝機構開設的溝渠中,現有的巨菌草種植機的種箱均垂直于種植機前后方向移動,使種植機的整體寬度較寬,體積較大,特別在種植機后端的寬度和體積較大,使種植機對作業空間要求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巨菌草種植機,使種箱沿著種植機前后方向設置,減少種植機的寬度和體積,使種植機使用場合更廣。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巨菌草種植機,包括送料機構、排種機構和轉向機構,所述送料機構包括種箱和種箱移動機構,所述種箱上設有多個隔板,相鄰的隔板之間的距離與巨菌草種苗的寬度適配,所述種箱移動機構帶動所述種箱沿著種植機前后方向往復移動,所述排種機構包括排種輥和排種電機,所述排種電機帶動所述排種輥轉動,所述排種輥與所述隔板均垂直于種植機前后方向設置,所述轉向機構上端與所述排種輥的出口對接,所述轉向機構用于將從排種輥掉落的巨菌草種苗的方向旋轉90°。
進一步的,所述排種機構還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聚料板,所述排種輥的數量為至少一個,多個所述排種輥并行排列設置,兩個所述聚料板上端的距離與多個排種輥的總寬度適配,下端的距離與巨菌草種苗的寬度適配。
進一步的,所述轉向機構包括轉向段和導向段,所述轉向段包括傾斜底板、圓弧擋板和支點軸,所述傾斜底板從上向下傾斜設置,所述圓弧擋板有兩個,相對設置在所述傾斜底板的上表面,支點軸的底部固定在傾斜底板上,支點軸靠近其中一個圓弧擋板設置;所述導向段包括水平底板和直擋板,所述水平底板一端與所述傾斜底板的底部連接,所述直擋板有兩個,相對設置在所述水平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直擋板的一端與所述圓弧擋板的一端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種箱移動機構包括種箱電機、滾珠絲桿、絲桿滑塊和導桿,所述種箱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滾珠絲桿連接,所述滾珠絲桿與所述絲桿滑塊螺接,所述絲桿滑塊與所述導桿滑動連接,所述導桿與所述滾珠絲桿平行設置,所述種箱與所述絲桿滑塊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排種輥包括芯軸和定位塊,所述芯軸上設有至少一個的缺口,該缺口的表面設有沿長度方向貫通的第一凹槽,所述定位塊上設有凸起,所述第一凹槽與所述凸起形狀適配,所述定位塊通過所述凸起插接在所述芯軸的第一凹槽中,所述芯軸的一個缺口處嵌合有至少兩個的定位塊,所述定位塊上設有圓弧開口槽,所述圓弧開口槽的大小與巨菌草種苗直徑適配。
進一步的,所述芯軸的缺口的側面投影形狀為L形,所述第一凹槽和凸起的截面形狀均為多半圓形,所述定位塊安裝在所述芯軸上后,兩者的外輪廓在同一個圓上。
進一步的,所述排種輥還包括軟墊,所述軟墊安裝在所述定位塊的圓弧開口槽的內側壁上。
進一步的,還包括補種機構,所述補種機構包括補種電機、補種輥和擋圈,所述補種電機帶動所述補種輥轉動,所述補種輥的外圓周上設有多個沿長度方向貫通的第二凹槽,多個第二凹槽沿補種輥的周向均勻設置,所述第二凹槽的寬度與巨菌草種苗寬度適配,所述擋圈套在所述補種輥上,所述擋圈與種植機的機架固定連接,所述擋圈的下端設有開口,所述開口的寬度與巨菌草種苗寬度適配。
進一步的,還包括開溝機構,所述開溝機構包括開溝犁和第一固定桿,所述開溝犁的俯視投影形狀和側視投影形狀均為三角形,所述開溝犁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桿的下端,所述第一固定桿的上端與種植機的機架連接,所述開溝機構位于所述排種機構的前方。
進一步的,還包括覆土機構和鎮壓機構,所述覆土機構包括兩個覆土板和第二固定桿,兩個所述覆土板對稱設置,且從前向后,兩個覆土板之間的距離逐漸變小,所述覆土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桿的下端,所述第二固定桿的上端與種植機的機架連接,所述覆土機構位于所述排種機構和補種機構的后方;所述鎮壓機構包括壓輥和第三固定桿,所述壓輥的外形為圓柱形,所述第三固定桿的下端為U字形,所述第三固定桿的下端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壓輥的兩端轉動連接,所述第三固定桿的上端與種植機的機架連接,所述鎮壓機構位于所述覆土機構的后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農林大學,未經福建農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22271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