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生態修復的人工構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219037.2 | 申請日: | 2017-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55188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1 |
| 發明(設計)人: | 楊雪姣;莊犁;鐘晶晶;曹培培;沈達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樸厚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B3/14 | 分類號: | E02B3/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瑞聯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黃冠華 |
| 地址: | 210008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生態 修復 人工 構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工構件,具體來說,是一種用于克服傳統硬質化護岸生態修復技術不足的人工構件。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城市河流硬質化護岸比例已經達到了70%,硬質護岸是指由堅硬的石塊或混凝土材料組成的與土地完全隔絕的結構體,開始主要是為了防浪和穩定護坡,但在一段時間內被濫用。這種傳統的護坡在一定程度上給河流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其主要表現為:(1)隔絕了水域與陸域生態系統的聯系,使河、湖生態系統遭到孤立,生態功能退化;(2)硬質化護岸使得其對非點源污染物的攔截與降解功能喪失殆盡,造成河流污染狀況加重;(3)無植物的硬質化護岸景觀效果差,缺少自然風貌。
國內外對硬質化護岸的生態修復已有很長一段歷史。現階段采取的主要方法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破除硬質坡面后進行生態化改造,其本質等同于在退化的土質護岸上進行生態修復,技術較為成熟,但是工程量大,也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同時往往忽視了行洪排澇和岸坡穩定的要求;另一種是在硬質坡面基礎上進行生態修復,多為在硬質化表面敷設具有一定抗沖刷能力的基質材料,同時具有一定的保水性能,以滿足植物的正常生長,因此在技術上有一定難度,且對與河道狹窄、駁岸陡峭、土地資源緊張的情況不適用。
實用新型內容
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生態修復的人工構件。
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手段加以實現:一種用于生態修復的人工構件,包括主體,所述主體由透水材料制成,在主體上設置若干腔體,所述腔體嵌入主體中,所述腔體底端為半球狀,由底端至頂端逐漸縮小,所述頂端伸出主體側面的表面形成腔體的開口,腔體底端涂覆不透水材料,腔體底端設置覆土。
在主體遠離開口的側面上設置不透水層,所述不透水層固定連接于主體上,在不透水層上設置安裝孔。
在主體頂端設置布水溝,所述布水溝底部設置若干布水孔,布水溝內壁及底部涂覆防水材料。
主體底端下緣設置凸起,所述凸起的尺寸與布水溝尺寸相同。
本實用新型可以快速修復受損的河道微生態系統,創造適合植物生長的生存條件和微生物生物生長的微生境,促進河道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優化河岸的生態景觀,大大提高河道周邊的人居環境。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布水溝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主體、2-腔體、3-開口、4-布水溝、5-布水孔、6-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述: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克服傳統硬質化護岸生態修復技術不足的人工構件,具體包括一個主體1,所述的主體1由透水的多孔材料構成,多孔材料應當無毒無污染、質量輕、強度大可以承受水浪的長期沖擊和侵蝕,也可以選擇性填充礦物吸附劑增強對污染物的吸附。在主體1內設置若干的腔體2,所述的腔體2設置在主體1的內部,所述的腔體2有一個半球型的底端,其從底端到頂端逐漸縮小,頂端的開口3處設置在主體1的一個側面上,腔體2整體形成一個口小肚子大的壺狀穴,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腔體2傾斜的設置在主體中,口小可以削減水流對植物生長基質的沖刷,防止水土流失;肚子大一方面可以為植物提供充足的基質和養分。
在腔體2的底部填充覆土,為植物生長提供基質,腔體2下半部分被不透水材料包裹,用以保持水份,對于一些對水份要求不高的植物或水下部分亦可以不使用用不透水材料。
在主體1的頂部有一條布水溝4,溝底及內壁敷設不透水材料,并設有布水孔5,以防水份滲入過快,保證水流的輸送距離。在主體遠離開口的側面上設置不透水層,所述不透水層固定連接于主體上,用以防止水份流失,在不透水層上設置安裝孔,增強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構件在傾斜河道護岸的適用性,增加資源利用率。實際使用過程中以一定頻率用水泵向布水溝充水,水流通過透水材料滲入各個腔體中,水泵可采用太陽能動力,直接抽取河道中的水,提高能源利用率,增強凈化能力。
在主體1的下緣設置凸起6,所述凸起6部分尺寸與布水溝尺寸相同,實際使用過程中上面一塊構件可以于下面一塊構件緊密結合,大小不同的構件可以任意組合,形成獨具美感、錯落有致的生態景觀。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構件亦可以按設計需要做成不同的形狀(石頭狀、動物狀等),放置于河道的任何地方。
使用過程中先在腔體內灌注植物種植基質并布置一層防蝕土工布,待植物生根固土后運至施工現場,利用安裝孔懸掛與原有硬質護岸上,或直接放置于河道中(特定形狀)。
植物選擇上,常水位以上宜使用旱生植物,也可以配合布水系統選用濕生植物,水位波動范圍內可選用濕生植物,常水位一下選用潛水植物或挺水植物,具體植物選擇應根據設計和施工需求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樸厚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京樸厚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21903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