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粉塵傳感器防雨罩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213363.2 | 申請日: | 2017-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56939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1 |
| 發明(設計)人: | 司書春;劉善文;宋江山;劉一平;賈帥帥 | 申請(專利權)人: | 濟南諾方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15/06 | 分類號: | G01N15/06;G01D11/2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002 山東省濟南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粉塵 傳感器 防雨罩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粉塵傳感器防雨罩,具體地說是通過進氣風扇將大氣中的空氣抽入傳感器內,然后再通過激光檢測空氣中的粉塵濃度的裝置,屬于氣體傳感器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來,灰霾天氣已經對人民的生活和身體健康造成了不良影響,對于顆粒物檢測技術的研究刻不容緩,檢測顆粒物濃度的核心技術就是設計準確可靠的粉塵濃度傳感器,相比國內來說,國外對粉塵傳感器的研究起步較早,技術也較成熟,傳感器已經廣泛應用于軍事、航天航空、工業控制和檢測技術等領域,PM2.5的檢測方法有重量法、微量震蕩天平法,β射線吸收法、光散射法等;激光透射法、散射法測量空氣中粉塵顆粒物含量是通用測量方法,氣體流經激光束照射區域時,氣體中的粉塵顆粒會使激光發生散射,采用一個光電元件接收透射光或散射光,由透射光或散射光光強度,即光電元件輸出電信號,即可換算出單位流量內的粉塵數量。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粉塵傳感器防雨罩。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粉塵傳感器防雨罩,包括外殼、進氣口、出氣口、防絮網、進氣箱、進氣風扇、導管、檢測槽、激光發射器、激光檢測裝置和防風罩,所述外殼安裝在車體底部,所述外殼設有進氣口,所述外殼上還設有出氣口,所述進氣口和出氣口上都安裝有防絮網,所述進氣口和出氣口上防絮網外圍還安裝有防風罩,所述進氣口與進氣箱連接,所述進氣箱上端安裝有進氣風扇,所述進氣箱與導管的一端連接,所述導管的另一端與檢測槽連接,所述檢測槽與出氣口連接,所述檢測槽一側有一通孔,所述激光發射器安裝在檢測槽一側,且激光可以穿過檢測槽上的通孔,所述通孔另一端安裝有激光檢測裝置。
所述進氣風扇通過螺栓固定在進氣箱上,所述進氣風扇上端安裝有風扇蓋。
所述外殼上端安裝有頂蓋。
所述進氣箱內部為圓形槽,且圓形槽的大小與進氣風扇的大小一致。
所述防風罩為前部開口大后部開口小的鐘型結構。
所述檢測槽為薄空殼結構。
所述粉塵傳感器防雨罩可以安裝在出租車頂燈、車底、后部、行李箱、車頂、車身或車前部。
該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是,該裝置通過進氣風扇將大氣中的空氣抽入傳感器內,然后再通過激光檢測空氣中的粉塵濃度;傳感器通過進氣風扇進氣解決了車速、風速、風向對檢測結果造成的影響;通過在進氣口和出氣口上增加防絮網結構,使進氣口和出氣口濾網面積大,同時進氣口和出氣口360度自吹,保證了進氣口和出氣口的自清潔功能;通過防風罩結構與防絮網相結合使用,防止雨雪粘結,減少糊網,防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中去掉頂蓋時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圖1中的防絮網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圖3中的防雨罩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殼,2、頂蓋,3、進氣口,4、出氣口,5、防絮網,501、通氣孔,6、進氣箱,7、進氣風扇,8、風扇蓋,9、導管,10、檢測槽,11、激光發射器,12、激光檢測裝置,13、防風罩。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粉塵傳感器防雨罩,包括外殼1、進氣口3、出氣口4、風帽5、進氣箱6、進氣風扇7、導管9、檢測槽10、激光發射器11和激光檢測裝置12,所述外殼1設有進氣口3,所述外殼1上還設有出氣口4,所述進氣口3和出氣口 4上都安裝有風帽5,所述進氣口3與進氣箱6連接,所述進氣箱6上端安裝有進氣風扇7,所述進氣箱7與導管9的一端連接,所述導管9的另一端與檢測槽 10連接,所述檢測槽10與出氣口4連接,所述檢測槽10一側有一通孔,所述激光發射器11安裝在檢測槽10一側,且激光可以穿過檢測槽10上的通孔,所述通孔另一端安裝有激光檢測裝置12。
所述進氣風扇7通過螺栓固定在進氣箱6上,所述進氣風扇7上端安裝有風扇蓋8。
所述外殼1上端安裝有頂蓋2。
所述進氣箱6內部為圓形槽,且圓形槽的大小與進氣風扇7的大小一致。
所述防風罩13為前部開口大后部開口小的鐘型結構。
所述檢測槽10為薄空殼結構。
所述粉塵傳感器防雨罩可以安裝在出租車頂燈、車底、后部、行李箱、車頂、車身或車前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濟南諾方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濟南諾方電子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21336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