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集成卸料裝置的噸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207708.3 | 申請日: | 2017-03-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80096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24 |
| 發明(設計)人: | 郭永興;樊磊;歐陽紅勇;祝宏帥;彭桂香;余伯福;羅曉輝;潘正良;張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合縱鋰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D88/54 | 分類號: | B65D88/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421 | 代理人: | 史煒煒 |
| 地址: | 336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集成 卸料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物料貯存或運輸的容器,具體涉及一種集成卸料裝置的噸袋。
背景技術
噸袋是一種柔性運輸包裝容器,具有防潮、防塵、耐輻射、牢固安全的優點,而且在結構上具有足夠的強度。由于噸袋裝卸、搬運都很方便,裝卸效率明顯提高,近年來發展很快。噸袋一般多用聚丙烯、聚乙烯等聚酯纖維紡織而成,可廣泛用于化工、建材、塑料、礦產品等各類粉狀、粒狀、塊狀物品的包裝,是倉儲、運輸等行業的理想用品。
在工業生產中,常用噸袋運輸粉末、顆粒等流體原料,當噸袋運輸至反應釜上方時,噸袋內原料需要轉移至反應容器內,現有噸袋解開下方袋口卸料時,袋內流體原料短時間內全部進入反應容器,當反應為放熱或產生氣體時,易引起冒槽,甚至觸發生產安全事故,若將物料轉移至星型給料機等專門加料裝置則會增加操作難度和設備投資。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集成卸料裝置的噸袋,通過連接卸料口的卸料控制拉繩改變卸料口大小,控制噸袋內流體物料勻速流出。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集成卸料裝置的噸袋,包括袋體、吊繩,所述袋體的底部設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外側設有綁繩,所述袋體的內部設有至少兩根卸料控制拉繩,所述卸料控制拉繩的下端與所述卸料口的內壁連接,所述卸料控制拉繩的上端與牽拉機構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卸料控制拉繩的外側設有硬質套管。
進一步的,所述硬質套管的上端高于所述袋體內盛裝物料的表面。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集成卸料裝置的噸袋,通過在噸袋內加裝卸料控制拉繩,控制噸袋卸料口開口大小,達到控制噸袋內流體原料勻速流出的目的,實現噸袋內流體原料可控加料至反應器,且操作簡單,不額外增加設備投資。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盡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參見圖1,本實施例的一種集成卸料裝置的噸袋,包括袋體1、吊繩2,所述袋體的底部設有卸料口3,所述卸料口外側設有綁繩,所述袋體的內部設有至少兩根卸料控制拉繩4,所述卸料控制拉繩的下端與所述卸料口的內壁連接,所述卸料控制拉繩的上端與牽拉機構5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袋體1可以是圓柱形、長方體形或正方體形中的一種,所述袋體1的上邊設有兩至四根吊繩2,行吊通過吊繩搬運噸袋。綁繩用于扎緊卸料口。牽拉機構可以是卷揚機或鏈條提升機。
在本實施例中,行吊將噸袋移動至反應器上方,卸料口對準反應器的加料口,解開綁繩開啟卸料口3。牽拉機構通過卸料控制拉繩4收縮卸料口,噸袋內流體原料勻速流出,實現噸袋內流體原料可控加料至反應器。
實施例二:
參見圖2,本實施例的一種集成卸料裝置的噸袋,包括袋體11、吊繩12,所述袋體的底部設有卸料口13,所述卸料口外側設有綁繩,所述袋體的內部設有至少兩根卸料控制拉繩14,所述卸料控制拉繩的下端與所述卸料口的內壁連接,所述卸料控制拉繩的上端與牽拉機構15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袋體11可以是圓柱形、長方體形或正方體形中的一種,所述袋體11的上邊設有兩至四根吊繩12,行吊通過吊繩搬運噸袋。綁繩用于扎緊卸料口。
在本實施例中,行吊將噸袋移動至反應器上方,卸料口對準反應器的加料口,解開綁繩開啟卸料口13。牽拉機構通過卸料控制拉繩14收縮卸料口,噸袋內流體原料勻速流出,實現噸袋內流體原料可控加料至反應器。
參見圖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卸料控制拉繩14的外側設有硬質套管16。硬質套管可以是PVC管、鋼管、木質管等。硬質套管可以防止卸料控制拉繩被物料17擠壓而不易拉動。
參見圖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硬質套管16的上端高于所述袋體內盛裝物料17的表面18。根據物料的多少選擇合適長度的硬質套管,可以避免物料進入硬質套管內部。
實施例中公開的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披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合縱鋰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西合縱鋰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20770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