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二維流河道濕地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200034.4 | 申請日: | 2017-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11995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22 |
| 發明(設計)人: | 孔宇;馬奎山;沈巍;侯曉幫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正專利代理有限公司11508 | 代理人: | 黃勇 |
| 地址: | 210008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二維 河道 濕地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河流水污染凈化修復處理系統,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二維流河道濕地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天然的河道本來身是具有良好的自凈能力的。在一個健康的水環境中,水體包含的主要營養物質被微生物分解,部分剩余的氮、磷被水草、藻類吸收,微生物的數量被原生動物和水體的營養物質動態調控,而水體的水草和原生動物被魚類捕食,生態鏈是完善的,各級消費者之間由于能量的關系相互制約,水體呈正常的自凈狀態。
申請號為“201420412029.6”的專利中公開了一種改善河道水質的人工濕地處理系統,包括蓄水塘、攔水壩、水質凈化單元和生態修復單元,水質凈化單元包括分設于河道兩側的下行-上行復合流人工濕地,復合流人工濕地中設有填料并種植有植被。這種處理系統能夠充分利用現有河道,極大地節省了建設用地,不僅投資少、工藝簡單、易于維護,同時還有一定的景觀效應。但是這樣的處理系統下游人工濕地為了種植較多植被,因此水位較低,人工濕地的蓄水量有限。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蓄水量較大的二維流河道濕地系統。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二維流河道濕地系統,包括用于積蓄水的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下游連通設置有高度低于蓄水池的第一維水面,所述第一維水面的下游設置有高度低于第一維水面的第二維水面,所述第二維水面的下游設置有用于蓄水的濕地池,所述第一維水面與第二維水面之間設置有用于維持第一維水面內水位的第一隔離帶,所述第二維水面與濕地池之間設置有用于維持第二維水面內水位的第二隔離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蓄水池內的水流過第一維水面、第二維水面和濕地池后會由于第一隔離帶和第二隔離帶的阻擋而滯留部分水在第一維水面和第二維水面內,從而賦予第一維水面和第二維水面具有蓄水能力,取得了提高濕地蓄水量的有益效果。通過控制第一隔離帶和第二隔離帶的高度來控制第一維水面和第二維水面的水位,使得第一維水面和第二維水面適宜種植植物,達到了增大綠化面積的輔益效果。借助第一維水面和第二維水面增大了濕地蓄水與空氣接觸的面積,從而達到增強蓄水的含氧量,避免了人工充氧的繁瑣,取得了降低成本的輔益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隔離帶包括阻水卵石層和泄水卵石層,貼合第一維水面下表面放置的所述阻水卵石層由粒徑為3~5cm的卵石和土壤組成,位于阻水卵石層上方的泄水卵石層由粒徑大于5cm的卵石組成。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借助阻水卵石層避免第一維水面內的水全部流入第二維水面內,當第一維水面內的水高過阻水卵石層后便會通過泄水卵石層進入第二維水面內,取得了穩定維持水位的有益效果。當第一維水面的水穿過泄水卵石層時會貼合卵石表面運動,水流較快時,水流打在卵石上還會向上抬高一段距離再落入第二維水面,達到了增大水與空氣接觸面積的目的,借助多維的跌水,取得了提高水的含氧量的輔益效果。水中的較大顆粒雜質經過卵石層時便會被阻隔,對即將流入濕地池內的水進行了二次過濾,提高濕地池內水的清潔度,取得了提高水的景觀效果的輔益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隔離帶包括位于第一維水面底部并用于支撐阻水卵石層的水泥柱。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借助結構穩定的水泥柱來支撐阻水卵石層,避免水底松散的土壤受卵石的長期壓力,而發生變形,導致濕地的水位發生變化,取得了增強結構穩固性的有益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水泥柱設置為向下游遞減的階梯型,所述阻水卵石層鋪設在水泥柱表面。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水泥柱上方的阻水卵石層形成向下游傾斜的形態,使得阻水卵石層兩側與水底接觸并連成一體,借助兩側水底對阻水卵石層的支撐,使得阻水卵石層結構穩定,避免由于水流長期沖擊,導致阻水卵石層發生偏移,改變水位,取得了增強結構穩固性的有益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隔離帶與第二隔離帶高度相同,所述泄水卵石層高度相同。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借助卵石的堆疊,使得兩處第一隔離帶產生的跌水水量相同,導致幾處水的溶解氧量差不多,達到適宜水中生物生存的條件,取得了增強生態多樣性的有益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維水面和第二維水面的長度分別為50m,所述濕地池的長度為100m。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可種植植物的水面長度達到至少100m,從而可以達到最大面積的水景觀效果,同時也具有足夠的需水量,取得了增強結構合理性的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20003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