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自動預警汽車尾燈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99414.0 | 申請日: | 2017-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5624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1 |
| 發明(設計)人: | 邢建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蕪湖市晟源電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S8/10 | 分類號: | F21S8/10;F21V33/00;F21V19/00;F21V5/00;F21V7/00;F21V29/70;F21V29/74;F21V29/71;F21W101/14;F21Y115/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蕪湖市經***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 預警 汽車 尾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尾燈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可自動預警汽車尾燈。
背景技術
尾燈在夜間行車時提示后車前面有車存在,并顯示出兩車間的位置關系,所以裝在車后的兩側,日本的安全法規與歐洲標準ECE7相同,中心附近的發光強度為4~12 cd,燈光色為紅色。LED尾燈是一種采用長時間LED光源的創新剎車燈與尾燈,它們可以在汽車剎車、調頭或轉向時向其他車輛和行人發出信號,LED尾燈擁有出色的光源強度,即使在霧天也能保持極高的可見度,在對汽車尾燈進行設計時需要注意尾燈應該具有足夠的發光強度,使得汽車尾燈即使在明亮的日光下也可以為其他車輛的駕駛員或行人清楚辨別該信號,以及在夜間行駛時,尾燈發出的光不會對其他車輛的駕駛員或行人產生眩光和不舒適的感覺。
目前的汽車尾燈基本上采用的是LED燈作為發光源,LED燈雖然擁有出色的光源強度,但是容易產生熱量,長時間的熱量堆積會影響尾燈內部零件,減少其實用壽命,同時功能單一。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自動預警汽車尾燈,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目前的汽車尾燈基本上采用的是LED燈作為發光源,LED燈雖然擁有出色的光源強度,但是容易產生熱量,長時間的熱量堆積會影響尾燈內部零件,減少其實用壽命,同時功能單一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自動預警汽車尾燈,包括燈體、第二示寬燈、燈罩和散熱層,所述燈體的外表面外邊緣安裝有燈框,所述燈框上安裝有紅外線測距儀和警報器,所述燈體的內部設置有遠光燈,所述遠光燈的右端安裝有近光燈,所述近光燈的右端安裝有近霧燈,且其上端安裝有第一示寬燈,所述第二示寬燈內安裝有轉向燈,所述燈罩的后端設置有散光板,所述散光板的外表面后端連接有插柱,且其后端安置有反光鏡,所述反光鏡的后端設置有基板,所述基板上安裝有LED燈珠,且其外表面后端連接有柱腳,所述散熱層的內部安裝有散熱片,且其后端連接有燈座,所述燈座的上端設置有容置槽。
優選的,所述紅外測距儀和警報器之間為電性連接,且警報器安裝在燈框的外端。
優選的,所述第一示寬燈設置有7個LED燈珠,第二示寬燈設置有22個LED燈珠。
優選的,所述散熱片共設置有兩組,且其對應安裝在散熱層的內部,所述散熱片與基板接觸面涂有導熱硅膠。
優選的,所述反光鏡共設置有兩組。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可自動預警汽車尾燈在傳統的尾燈上增加了紅外線測距儀和警報器,利用紅外線測距儀可探測到后面車輛與本車之間的距離,當超過安全距離時,觸動警報器,警報器發出警報進行提醒,增加其功能性和新穎性,同時將警報器安裝在燈框外端,方便更換和維修;設置有散熱層,在散熱層的內部安裝有散熱片,散熱片與基板接觸面涂有導熱硅膠,使基板發出的熱量更有效地傳導到散熱片上,再經散熱片散發到周圍空氣中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內部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燈體,2、燈框,3、紅外線測距儀,4、警報器,5、遠光燈,6、近光燈,7、后霧燈,8、第一示寬燈,9、第二示寬燈,10、轉向燈,11、燈罩,12、散光板,13、插柱,14、反光鏡,15、基板,16、柱腳,17、LED燈珠,18、散熱層,19、散熱片,20、容置槽,21、燈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蕪湖市晟源電器有限公司,未經蕪湖市晟源電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9941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