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引擎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99050.6 | 申請日: | 2017-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445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10 | 
| 發明(設計)人: | 郭佳;林靜;張青山;廖海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三合汽車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5/10 | 分類號: | B62D25/10;B62D25/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權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63 | 代理人: | 逯長明,許偉群 | 
| 地址: | 410323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引擎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制造技術領域范疇,尤其涉及一種引擎蓋。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節能減排的需求,汽車的輕量化越來越受到重視,使用輕質的汽車零部件使得車身整體減重已成為趨勢。引擎蓋是最重要的車身覆蓋件之一,為實現汽車輕量化的目的,人們開始使用碳纖、玻纖或碳?;旌侠w維等新型復合材料替代傳統金屬材料制造引擎蓋。
這種新型材料制作的引擎蓋是由樹脂傳遞模塑(Resin Transfer Molding,簡稱RTM)工藝制成,引擎蓋通過鉸鏈與車身相連。參見圖1,圖1為現有技術中引擎蓋與鉸鏈相連接的基本結構示意圖?,F有技術中,使用RTM工藝加工汽車引擎蓋時,一般使用粘接工藝或焊接工藝將鉸鏈4的一端固定在引擎蓋本體1上。其中,粘接工藝是直接將鉸鏈4與引擎蓋本體1相連接的一端粘貼到引擎蓋本體1的連接點3上,焊接工藝是在引擎蓋本體1中加入金屬層,將鉸鏈4與引擎蓋本體1相連接的一端焊接到該金屬層上。由于粘接工藝需在引擎蓋本體1上設置基準面和安裝孔以便于定位連接點3,而現有RTM工藝在制作引擎蓋時難以制作基準面和安裝孔,導致連接點3的定位精度較低,存在引擎蓋與車身的裝配匹配度不高的問題;另外,在粘接工藝中,鉸鏈與車身粘接及凝固的過程較長,影響引擎蓋的生產效率。焊接工藝需在引擎蓋中添加金屬層,不利于車身輕量化。
綜上所述,現有技術中,采用RTM工藝加工碳纖、玻纖或碳?;旌侠w維等新型復合材料引擎蓋時,存在生產效率較低、連接部件的定位精度較低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引擎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采用RTM工藝加工引擎蓋時,一般是利用粘接工藝將鉸鏈與引擎蓋相連接的一端直接粘貼在引擎蓋上,這種粘接工藝存在生產效率較低、連接部件的定位精度較低,引擎蓋與車身的裝配匹配度不高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引擎蓋,包括引擎蓋本體、預埋件和安裝件,其中:
所述引擎蓋本體中與鉸鏈連接的位置嵌注有所述預埋件;
所述安裝件用于將所述鉸鏈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預埋件上。
進一步地,所述引擎蓋本體是一體成型的單層材料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預埋件包括螺母型預埋件,所述安裝件包括螺栓型安裝件。
進一步地,所述螺母型預埋件的內壁處設置有螺紋結構,所述螺栓型安裝件的外壁處設置有螺紋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預埋件包括螺栓型預埋件,所述安裝件包括螺母型安裝件。
進一步地,所述螺栓型預埋件的外壁處設置有螺紋結構,所述螺母型安裝件的內壁處設置有螺紋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件還包括安裝墊片,其中:
所述安裝墊片設置于所述預埋件和所述安裝件之間;
所述安裝墊片的一面與所述預埋件或安裝件相接觸,另一面與鉸鏈相接觸。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引擎蓋,包括引擎蓋本體、預埋件和安裝件,其中引擎蓋本體中與鉸鏈連接的位置嵌注有所述預埋件;與預埋件相匹配的,引擎蓋還包括安裝件,安裝件用于將鉸鏈的一端固定于預埋件上。這樣,本實用新型的引擎蓋本體是一體成型的單層材料結構,并在引擎蓋本體內嵌注預埋件,安裝件將鉸鏈固定在預埋件上,就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采用RTM工藝加工碳纖、玻纖或碳?;旌侠w維等新型復合材料引擎蓋時,存在生產效率較低、連接部件的定位精度較低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現有技術中引擎蓋與鉸鏈相連接的基本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引擎蓋基本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螺母型預埋件剖面基本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引擎蓋基本剖面基本結構示意圖;
圖1-4中,具體符號為:
1-引擎蓋本體,2-預埋件,3-安裝件,31-安裝墊片,4-鉸鏈,5-車身主體。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三合汽車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湖南三合汽車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9905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發動機艙框架和具有其的車輛
- 下一篇:防火性能高的交通運輸車箱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