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安全輪胎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94646.7 | 申請日: | 2017-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76571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9 |
| 發明(設計)人: | 崔寶林;龐明遠;崔鑫;蔣思思 | 申請(專利權)人: | 崔寶林 |
| 主分類號: | B60C5/20 | 分類號: | B60C5/20 |
| 代理公司: | 寶雞市新發明專利事務所61106 | 代理人: | 李鳳岐 |
| 地址: | 721006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安全 輪胎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輪胎,尤其是一種安全輪胎。
【背景技術】
汽車已近成為現在人生活的必需品,但是隨之而來的安全事故也使得人們在選擇車輛時安全性放在第一位,除了車體構架和內部安全系統,在汽車事故中爆胎也是一大安全隱患,如果在高速行駛中爆胎更容易造成嚴重的車禍事故,所以輪胎安全也成為了一大難題。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安全可靠,拆裝方便,維修成本低的安全輪胎,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安全輪胎,包括輪轂,在所述的輪轂上安裝有外胎,在所述的外胎內設有內胎和一組充氣氣囊,該一組充氣氣囊呈環形陣列排布在內胎外圈,所述的內胎置于充氣氣囊和輪轂之間,在所述的輪轂上設有氣門嘴,所述的氣門嘴與所述的內胎連通。
所述的充氣氣囊包括能通過充氣變形的變形部和形態固定的定型部,所述的定型部設置在與內胎接觸一面,所述的定型部截面呈圓弧形。
所述的定型部還設置在相鄰兩個充氣氣囊接觸部位,且所述的相鄰兩個充氣氣囊接觸部位的定型部為平面。
在所述的外胎內設有充氣管道,在各所述的充氣氣囊上均設有與充氣管道連通的充氣閥,所述的氣門嘴為雙通氣閥且分別連通內胎和充氣管道。
所述的充氣閥為單向閥,所述的充氣管道呈環形設置在內胎和一組充氣氣囊之間。
采用上面所述的技術方案,由于在外胎緊貼內壁環形陣列有一組充氣氣囊,如果外胎某個部位被尖銳物品扎破,破損的為該部位的充氣氣囊,而其他部位的充氣氣囊不會漏氣,輪胎可以繼續正常使用,而不會產生干癟的現象,從而避免造成事故,在充氣氣囊和輪轂之間設置傳統的內胎,安裝拆裝輪轂時候,只需要將內胎的氣放掉就可以進行安裝和拆卸,而不需要逐一將各個充氣氣囊內的氣放掉,維修拆卸方便,而且更由于各個充氣氣囊均為單獨設置,更換時候只需要將破損的充氣氣囊更換即可,經濟實用節約了降低了維修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方向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B-B方向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1中C-C方向剖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1中D-D方向剖視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氣門嘴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所示的安全輪胎總體結構上包括輪轂1,輪轂1上安裝有外胎2,在外胎2內設置有內胎3和一組充氣氣囊4,充氣氣囊4設置有若干個且呈環形陣列排布在內胎3外圈,內胎3則設置在這一組充氣氣囊4和輪轂1之間,即由中心向外依次為輪轂1、內胎3、充氣氣囊4和外胎2。
實施例1:
如圖1和圖2所示,充氣氣囊4填充在內胎3和外胎之間,且處于內胎3外圈,充氣氣囊4在放入前已充好氣直接放入即可,充氣氣囊4各接觸面均為與內胎3材質一樣的柔性材質能根據空間填充變形。
實施例2:
如圖3和圖4所示,充氣氣囊4包括變形部4-1和定型部4-2,變形部4-1由與內胎3材質一樣的柔性材質制成,定型部4-2則不會隨充氣氣囊4內氣壓變化而產生形變即形狀固定,定型部4-2與內胎3接觸,如圖4所示定型部4-2截面呈圓弧形,設置成圓弧形匹配內胎3充氣膨脹后的形狀,對內胎做更好的保護,而且在安裝過程中拼接更方便。
實施例3:
如圖5和圖6所示,充氣氣囊4包括變形部4-1和定型部4-2,變形部4-1由與內胎3材質一樣的柔性材質制成,定型部4-2則不會隨充氣氣囊4內氣壓變化而產生形變(即形狀固定),該定型部4-2設置在與內胎3接觸部位和相鄰兩個充氣氣囊4接觸部位,如圖5所示使充氣氣囊4之間形成隔斷,如圖6所示與內胎3接觸部位定型部4-2截面呈弧形,相鄰兩個充氣氣囊4接觸面的定型部4-2為平面,設置成圓弧形匹配內胎3充氣膨脹后的形狀,對內胎3做更好的保護,設置上面的定型部4-2在安裝充氣氣囊4過程中更加方便。
實施例4:
如圖7和圖8所示,提供一種能給充氣氣囊4充氣的結構,該結構適用于上面3中實施例,在該結構中設置有環形充氣管道6,充氣管道6設置在充氣氣囊4和內胎3之間,在各個充氣氣囊4上均設有連通充氣管道6的充氣閥6-1,該充氣閥6-1為單向閥,為了實現對內胎3和充氣氣囊4單獨充氣,為該結構設計一種雙向單通氣門嘴5,如圖9所示該氣門嘴5出口設置兩個通道一個與內胎3連通,一個與充氣管道6連通,氣門嘴5上設置有球閥5-1,球閥5-1上設置兩個相互垂直的進氣道5-2來實現對內胎3和充氣氣囊4的切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崔寶林,未經崔寶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9464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