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多功能昆蟲誘捕器進入口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92986.6 | 申請日: | 2017-03-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8698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01 |
| 發明(設計)人: | 江敏華;徐樹蘭;賴創榮;呂偉民;杜月心;陳艷玲;冼麗斯;王淑儀;梁祥安;王妹;王加安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蟄龍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M1/10 | 分類號: | A01M1/10;A01M1/04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中浚雄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44254 | 代理人: | 李肇偉 |
| 地址: | 5108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功能 昆蟲 誘捕 進入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昆蟲誘捕器。
背景技術
昆蟲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很大,一直以來對農業害蟲的防治都是以化學農藥防治為主,由于化學農藥的長期使用,產生了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農業環境污染、害蟲抗藥性等一系列的不良后果。為此,采用昆蟲誘捕器進行農藥害蟲的誘殺,可顯著減少農藥的用量,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和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目前,現有常見的昆蟲誘捕裝置,主要是利用昆蟲對顏色的偏好吸引害蟲,再經由具有粘劑的板件粘捕,但粘滿蟲后就要立刻更換處理,否則失去粘捕效果,這樣的誘捕裝置壽命短,對環境也會產生二次污染;或者是利用昆蟲的趨光性吸引害蟲,通過高壓電擊將昆蟲殺死,然而該種裝置需要消耗電能或者配置太陽能板,而且燈管的壽命有限,需要定期更換,成本較高,而且安全性堪憂。還有通過在誘捕裝置中放置昆蟲激素類殺蟲劑對雄性昆蟲進行誘捕,這樣的誘捕劑多為廣譜雄性激素,將所有雄性昆蟲全部殺死,對天敵昆蟲影響很大。或是采用風扇進行昆蟲捕獲,該結構的風扇需要耗能,而且需要持續工作才能對昆蟲進行捕獲,使用起來能耗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功能昆蟲誘捕器進入口裝置,利用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可防止昆蟲返回,而且具有歇腳的位置,昆蟲更加容易進入。
為達到上述目的,一種多功能誘捕器進入口裝置,包括側板、背板、前板組件和跳板,在背板的兩側分別安裝有側板,在側板的前部位于上端部設有前板組件,在兩側板之間位于前板組件的下方設有跳板,所述的前板組件包括前側板、前底板、前板和前頂板,在側板的前側分別安裝有前側板,在前側板的前側安裝有前板,在前側板和前板的下端安裝有前底板,前底板與背板之間具有間隙,在前側板和前板的上端安裝有前頂板,在兩側板之間位于前頂板上安裝有前側板,在前板組件與背板之間設有防昆蟲返回機構。
上述結構,昆蟲容易從進入口裝置位于前板組件下方的開口進入,跳板和前底板可作為昆蟲向誘捕器進入的中間歇氣板,這樣,昆蟲進入不費勁,容易進入到誘捕器中。當昆蟲經過防昆蟲范圍機構后,在該機構的作用下,昆蟲就無法返回。
進一步的,所述的防昆蟲返回機構包括下齒板和上齒板;下齒板固定在兩側板之間,下齒板從前向后向下傾斜設置,下齒板與背板之間有間隙,下齒板靠近背板的一端設有下齒;上齒板位于下齒板的上方,上齒板固定在兩側板之間,上齒板從前向后向上傾斜設置,上齒板與背板之間有間隙,上齒板靠近背板的一端設有上齒,下齒板與上齒板之間有間隙。采用上述結構,根據昆蟲的習性,昆蟲更加容易從下齒之間和上齒之間進入,能更好的誘導昆蟲進入到誘捕器中,而且昆蟲不容易返回。
進一步的,所述的防昆蟲返回機構包括導向板、下齒板和上齒板;導向板從背板上向前斜向上延伸,導向板與前板之間有間隙;下齒板固定在導向板上,下齒板從前向后斜向上延伸,下齒板與背板之間有間隙,下齒板靠近背板的一端設有下齒;上齒板通過擺臂鉸接在前板組件上,上齒板位于下齒板的上方,上齒板靠近背板的一端設有上齒。昆蟲經導向板進入后,上齒板在昆蟲的撞擊力下會有輕微的擺動,使得昆蟲更容易從下齒和上齒之間進入,而且昆蟲不容易返回。
進一步的,擺臂伸出前板,在擺臂的伸出端設有配重塊。該結構擺臂能自由的擺動,而且當有雨水落下時,雨水的重力會作用到配重塊上,使得擺動的外端向下擺動,可防止雨水順著擺動進入到進入口裝置內。
進一步的,在前板上設有第一通氣孔。這樣,在前板組件內能進行更好的通風,昆蟲更加容易進入。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多功能昆蟲誘捕器的立體圖。
圖2為實施例1多功能昆蟲誘捕器的分解圖。
圖3為實施例1多功能昆蟲誘捕器的俯視圖。
圖4為圖3中A-A剖視圖。
圖5為圖3中B-B剖視圖。
圖6為本體架的立體圖。
圖7為本體架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圖8為進入口裝置的立體圖。
圖9為進入口裝置的分解圖。
圖10為進入口裝置的剖視圖。
圖11為夾層裝置的分解圖。
圖12為夾層頂板和夾層側板的示意圖。
圖13為中間收集裝置的立體圖。
圖14為去掉本體架和支承頂板的示意圖。
圖15為吸引房的立體圖。
圖16為吸引房的分解圖。
圖17為實施例2多功能昆蟲誘捕器的立體圖。
圖18為實施例2多功能昆蟲誘捕器的分解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蟄龍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州蟄龍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9298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