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捕鼠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90096.1 | 申請日: | 2017-03-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47726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13 |
| 發明(設計)人: | 劉晨皓;田素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晨皓 |
| 主分類號: | A01M23/20 | 分類號: | A01M23/20;A01M23/24 |
| 代理公司: | 濟寧匯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7254 | 代理人: | 葛東升 |
| 地址: | 2720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捕鼠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滅鼠裝置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捕鼠器。
背景技術
老鼠是四害動物之一,老鼠偷吃糧食、傳播疾病,其繁殖力極強,對人類危害極大,因此滅鼠是人類面臨的長期任務。捕捉老鼠有很多辦法,通常采用鼠藥毒死老鼠,采用拉電網電殺老鼠以及采用捕鼠器捕鼠。采用鼠藥毒死老鼠,鼠藥對人類也有危害,極易造成副作用,對生態環境也會造成影響;拉電網電殺老鼠需要有較強的電源,同時對人也容易造成誤傷,不夠安全;所以采用機械的捕鼠器捕鼠比較安全和環保,但常用的捕鼠器也存在捕鼠效率不高并且讓老鼠容易逃脫的問題,有的還會傷及其他動物和人,如常用的鐵鼠夾就常遇到夾住老鼠后讓老鼠逃脫的現象,若放在居民家中還常誤夾貓或狗;現也有一些高科技的捕鼠器出現,但是高科技的捕鼠手段一方面是結構復雜、成本昂貴,另一方面是操作不便,不適合廣大群眾,特別是在廣大農村的群眾在家中使用。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雙層保險防逃脫的捕鼠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捕鼠器,包括捕鼠箱體和捕捉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捕鼠箱體包括閘門、開口、底板、側壁、頂板;所述捕捉機構包括捕鼠圈、食物、重物、第一牽拉線、第二牽拉線、滑輪、立柱、吊線;所述捕鼠箱體為橫截面呈矩形的箱體,捕鼠箱體兩端分別設置開口,開口上設置有垂直滑動開閉的閘門;捕鼠箱體底板中部設置有卡食洞,卡食洞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個收線洞,兩收線洞邊沿設置有圓弧形的捕鼠圈,所述捕鼠圈一端與底板固定連接,另一端穿過收線洞與第一牽拉線一端相連,第一牽拉線另一端連接有重物;所述第一牽拉線上還連接有一根吊線,所述吊線下端與第一牽拉線固定相連,吊線上端穿過卡食洞連接有與卡食洞配和的塊狀食物;所述頂板上設置有豎直立柱,所述立柱上端設置有滑輪;所述滑輪上繞有第二牽拉線,所述第二牽拉線上端通過細線與閘門上部相連,第二牽拉線下端連接有圓環,所述圓環套設在食物與卡食洞之間的吊線上。
進一步地,所述卡食洞和收線洞均設置在捕鼠箱體的中軸線上。
進一步地,卡食洞與收線洞之間的間距為2-10cm。
進一步地,所述圓環直徑與卡食洞直徑等大小。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具有閘門封堵和捕鼠圈勒綁兩種捕鼠方式,即使老鼠沒有被捕鼠圈勒綁住也會被落下的閘門封堵在捕鼠箱體內,雙保險且對環境沒有污染,且可重復使用;同時閘門的下落也能作為老鼠觸動機關的警示標志,及時對捕鼠箱體進行清理。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捕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閘門,2、開口,3、底板,4、捕鼠圈,5、食物,6、卡食洞,7、重物,8、第一牽拉線,9、第二牽拉線,10、滑輪,11、立柱,12、收線洞,13、吊線。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加詳細的描述。
在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關系的描述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晨皓,未經劉晨皓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9009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