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自驅動傳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89452.8 | 申請日: | 2017-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731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20 |
| 發明(設計)人: | 譚小平;朱建雄;劉亞軍;楊譚;童澤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哲恒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C22/00 | 分類號: | G01C22/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紀恒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國 |
| 地址: | 518100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驅動 傳感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傳感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自驅動傳感器。
背景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用于測量人體行走過程或者撞擊次數的計數傳感器等可穿戴移動互聯網設備也應運而生。
目前,常見的計數傳感器大多為采用磁式原理的磁式傳感器,該磁式傳感器一般包括磁路系統以及線圈,利用電磁感應原理,通過磁路系統以及線圈將輸入運動速度變換成感應電勢輸出的傳感器。但是,磁式傳感器的磁路系統以及線圈導致該傳感器的結構復雜、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自驅動傳感器,旨在解決現有采用磁式原理的傳感器結構復雜、成本較高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自驅動傳感器,所述自驅動傳感器包括:載體、駐極體、下電極以及上電極;所述載體設有空腔,所述下電極設有與所述空腔的腔壁連接的結合部,所述結合部容置于所述空腔內,所述下電極中除所述結合部之外的部分位于所述載體上方;
所述駐極體設置于所述下電極的上方,且與所述下電極之間設有第一絕緣部;所述上電極設置于所述駐極體的上方,且與所述駐極體之間設有第二絕緣部;
所述下電極及上電極的一端分別通過傳輸導線與輸出模塊連接。
優選地,所述駐極體以及所述第二絕緣部之間設有輔助電極。
優選地,所述第一絕緣部以及所述第二絕緣部均為絕緣支撐架。
優選地,所述駐極體包括經過高壓電暈極化的駐極體薄膜,所述駐極體薄膜中電極的厚度范圍為2nm-3μm。
優選地,所述載體的材料為彈性材料。
優選地,所述載體的厚度范圍為0.1mm-8mm、寬度范圍為0.5cm-6cm、長度范圍為0.5cm-6cm。
優選地,所述上電極的上方設置有硬質載體。
優選地,所述硬質載體的寬度范圍為0.5cm-6cm、長度范圍為0.5cm-6cm。
優選地,所述輸出模塊包括顯示單元和/或信號發送單元。
優選地,所述自驅動傳感器還包括與所述信號發送單元連接的計數模塊,所述計數模塊根據所述信號發送單元輸出的電信號進行計數操作。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通過采用在載體中設置空腔,并將下電極的結合部與該空腔相互配合,使得該自驅動傳感器在因踩踏、擠壓或撞擊等使載體以及載體內的空腔發生形變時,駐極體、下電極與上電極之間的空間位置發生變化,使得下電極、駐極體以及上電極之間的電場發生變化,從而使上電極以及下電極的表面電荷與表面電壓發生相應變化,進而使得自驅動傳感器的上電極與下電極之間能夠產生電壓脈沖,或者在傳輸導線、上電極、下電極以及輸出模塊之間形成回路中能夠產生相應的電流脈沖,并能夠通過輸出模塊輸出產生的電流脈沖和/或電壓脈沖,以根據電壓脈沖或電流脈沖進行計數、報警等,例如,根據電壓脈沖或電流脈沖進行計數以實現行走計步,從而能夠大大降低用于計數的傳感器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自驅動傳感器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自驅動傳感器的閉環電流測試曲線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自驅動傳感器的開環電壓測試曲線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哲恒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哲恒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8945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