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CAN總線收發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82175.8 | 申請日: | 2017-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59381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13 |
| 發明(設計)人: | 光昌國;周東方;應鑫;王貴聽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L12/40 | 分類號: | H04L12/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11308 | 代理人: | 范奇 |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can 總線 收發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總線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CAN總線收發系統。
背景技術
CAN總線技術,全稱為“控制器局域網總線技術(Controller Area Network-BUS)”,CAN總線技術最早被用于飛機、坦克等武器電子系統的通訊聯絡上,將這種技術用于民用汽車最早起源于歐洲,這種總線網絡用于車上各種傳感器數據的傳遞,目前汽車上的CAN總線連接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用于驅動系統的高速CAN總線,速率可達到500kb/s;另一種是用于車身系統的低速CAN總線,速率為100kb/s,當然對于中高級轎車還有一些如娛樂系統或智能通訊系統的總線,它們的傳輸速率更高,可以超過1Mb/s。高速CAN總線主要連接發動機控制單元、ABS控制單元、安全氣囊控制單元、組合儀表等這些與汽車行駛直接相關的系統。這些系統由于信息傳遞量較大而且對于信息傳遞的速度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則需要高速CAN總線來滿足其信息傳遞的需要,車身系統的CAN總線主要連接像中控鎖、電動門窗、后視鏡、車內照明燈等對數據傳輸速率要求不高的車身舒適系統上,所以一個CAN總線工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它關系到整個車輛行駛的安全性。
目前汽車用CAN總線電路為了提高穩定性,電路結構復雜,導致成本非常高昂,不易大規模的推廣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CAN總線收發系統,本實用新型的電路穩定可靠、結構簡單、成本低廉。
要解決以上所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CAN總線收發系統包括微控制模塊、CAN收發模塊以及用于進行電源轉換的隔離電源模塊,所述微控制模塊與CAN收發模塊之間雙向通信連接,所述CAN收發模塊與隔離電源模塊之間雙向通信連接,所述隔離電源模塊的輸入端連接第一電源,所述第一電源用于為微控制模塊、CAN收發模塊供電;隔離電源模塊的輸出端連接第二電源,所述第二電源用于為CAN收發模塊供電。
優選的,所述CAN收發模塊包括CAN收發器、瞬態抑制二極管以及共模電感,所述CAN收發器的型號為美國Texas Instruments公司生產的IS1050,瞬態抑制二極管的芯片型號為NUP2105,共模電感的芯片型號為ZJYS51R5-2PT,所述CAN收發器的引腳2分別連接第二電阻的一端以及微控制模塊,CAN收發器的引腳3分別連接第一電阻的一端以及微控制模塊,CAN收發器的引腳1分別連接第二電阻的另一端、第一電阻的另一端、微控制模塊以及電源,CAN收發器的引腳4連接微控制模塊并接地,CAN收發器的引腳5連接第五電阻的一端并接地,CAN收發器的引腳6分別連接第五電阻的另一端、第六電容的一端、第六電阻的一端以及瞬態抑制二極管的CAN2管腳,CAN收發器的引腳8分別連接第四電阻的一端以及電源,CAN收發器的引腳7分別連接第四電阻的另一端、第五電容的一端、第三電阻的一端以及瞬態抑制二極管的CAN1管腳,所述第五電容的另一端、第六電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三電阻的另一端、第六電阻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共模電感的引腳1、引腳2,所述共模電感的引腳3分別連接第七電阻的一端以及CAN網絡,共模電感的引腳4分別連接第八電阻的一端以及CAN網絡,所述第七電阻的另一端、第八電阻的另一端均連接第七電容的一端,所述第七電容的另一端接地。
優選的,所述隔離電源模塊包括隔離電源,所述隔離電源芯片的型號為B0505S-1W,所述隔離電源的引腳1分別連接第一電容的一端、第二電容的一端并接地,隔離電源的引腳2分別連接第一電容的另一端、第二電容的另一端以及第一電源,隔離電源的引腳3分別連接第三電容的一端、第四電容的一端并接地,隔離電源的引腳4分別連接第三電容的另一端、第四電容的另一端以及第二電源。
進一步的,所述微控制模塊是帶有CAN控制器的單片機。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包括微控制模塊、CAN收發模塊、隔離電源模塊,使用CAN收發模塊代替傳統的隔離芯片加CAN收發芯片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電路的穩定性與可靠性,隔離電源模塊有效地減小了CAN網絡與微控制模塊之間的互相干擾,而且本實用新型的電路結構簡單,進一步降低了成本,適合批量生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師范大學,未經安徽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8217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