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超級管束式除塵除霧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80350.X | 申請日: | 2017-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83290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12 |
| 發明(設計)人: | 陸忠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陸忠華 |
| 主分類號: | B01D50/00 | 分類號: | B01D50/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400 江蘇省無錫市江陰***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超級 管束 除塵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煙氣除塵除霧凈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超級管束式除塵除霧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環保要求的進一步提高,對電廠煙囪排放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電廠煙囪的排放粉塵達到5mg以下的排放標準。因此,為了進一步降低吸收塔出口的煙塵含量,通常在吸收塔出口至煙囪之間安裝除塵器,利用除塵器收集煙氣中細小顆粒物和各種粉塵。
但是,由于除塵器在運行時,內部需要噴射大量的水來清洗其陽極板和陰極線,在除塵器的出口處,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大量的液滴和含有細小顆粒或細小煙塵隨著煙氣一起進入后方的煙道,然后經由煙囪飄出。
因此,如何降低煙氣所攜帶的液滴量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種超級管束式除塵除霧裝置,可以降低煙氣中所攜帶的液滴量和灰塵量。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超級管束式除塵除霧裝置,包括底部支撐托架、兩道第一旋流裝置、兩個輔助導流筒、第二旋流裝置、圓盤分散裝置、煙氣減速裝置、兩個圓筒體、水汽分散裝置、多根排水管、連接法蘭及沖洗裝置;其中一個所述的圓筒體的底部兩側分別通過所述的底部支撐托架固定安裝,其中一道所述的第一旋流裝置設置在所述的圓筒體內,位于所述的圓筒體的下部;其中一個所述的輔助導流筒的下端同軸連接在所述的圓筒體上,所述的第二旋流裝置布置在所述的輔助導流筒內,位于所述的輔助導流筒的上部,所述的圓盤分散裝置安裝在所述的輔助導流筒的頂部,并連接在所述的第二旋流裝置的頂部;所述的圓盤分散裝置設置在所述的煙氣減速裝置的中部,所述的兩個輔助導流筒分別對稱設置在所述的煙氣減速裝置的上部及下部;另一個所述的圓筒體同軸連接在另一個所述的輔助導流筒的上端,另一道所述的第一旋流裝置設置在另一個所述的圓筒體內,位于另一個所述的輔助導流筒的上方,所述的水汽分散裝置及連接法蘭分別設置在另一個所述的圓筒體的頂部;所述的多根排水管分別設置在所述的兩個圓筒體的外部,所述的沖洗裝置同軸貫穿所述的一道第一旋流裝置、兩個輔助導流筒、第二旋流裝置、圓盤分散裝置、煙氣減速裝置、一個圓筒體、水汽分散裝置及連接法蘭。
上述的超級管束式除塵除霧裝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旋流裝置的布置為三片270°的旋流葉片,并通過連接件固定在所述的圓筒體內。
上述的超級管束式除塵除霧裝置,其中,所述的輔助導流筒為一端直徑大、另一端直徑小的圓臺形結構。
上述的超級管束式除塵除霧裝置,其中,所述的第二旋流裝置的直徑小于所述的兩道第一旋流裝置的直徑。
上述的超級管束式除塵除霧裝置,其中,所述的兩道第一旋流裝置及第二旋流裝置為螺旋狀結構。
上述的超級管束式除塵除霧裝置,其中,所述的煙氣減速裝置的中部為球形結構。
上述的超級管束式除塵除霧裝置,其中,所述的連接法蘭為正六邊形結構,所述的連接法蘭上均勻分布有水汽排放孔。
本實用新型不再局限于滿負荷工況下的效果,更能適應復雜工況下的除塵除霧效果,不再有局限性,使用效果更好,使用范圍更廣;可解決由于塔徑限制造成的諸多問題,設計合理、運行可靠,能實現含有大量霧滴的飽和煙氣的深度脫塵除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超級管束式除塵除霧裝置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超級管束式除塵除霧裝置的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超級管束式除塵除霧裝置的第二旋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超級管束式除塵除霧裝置的連接法蘭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陸忠華,未經陸忠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8035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