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適用于深厚軟土地基的雙排板樁墻駁岸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78277.2 | 申請日: | 2017-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55221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1 |
| 發明(設計)人: | 葉上揚;顧寬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5/02 | 分類號: | E02D5/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萬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1230 | 代理人: | 陳偉勇 |
| 地址: | 20003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深厚 土地 雙排板樁墻 駁岸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利、水運工程中的駁岸,具體涉及一種雙排板樁墻駁岸結構,可適應于深厚軟土地基。
背景技術
駁岸作為水陸連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水利、水運工程中廣泛應用,近年來隨著海綿城市和濱海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工程需要在城市河道及城市濱海地區新建駁岸,在城市中新建駁岸常常受到前沿水深、地質條件、建設場地、周邊環境等限制。目前深厚軟土基地上的駁岸結構型式常用樁基鋼筋砼扶壁式結構或錨拉式板樁結構,而緊臨大海或河道的新建駁岸,若采用樁基鋼筋砼扶壁式結構則需新建圍堰形成干地施工,從而大大增加施工難度和工程投資,錨拉式板樁結構則會受到建設場地的限制無法布置錨拉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適用于深厚軟土地基的雙排板樁墻駁岸結構,解決了深厚軟土地基施工困難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適用于深厚軟土地基的雙排板樁墻駁岸結構,由前、后排板樁墻,以及連接所述前、后排板樁墻上部的現澆混凝土承臺組成,其中所述前、后排板樁墻均由排樁、預制板樁或地連墻構成,所述前、后排板樁墻之間設有土體加固體,這樣形成一個半重力式的筒倉結構。
較佳地,所述土體加固體是通過對所述前、后排板樁墻之間土體進行旋噴樁地基處理形成。
較佳地,所述現澆混凝土承臺上方設有回填土層。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不僅避免了在狹窄區域的土方開挖,適應地質條件差的深厚軟土地質條件,能夠承載前、后排板樁墻后方的土壓力,滿足整體穩定性的要求,且結構可靠性高,對控制駁岸水平位移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 前排板樁墻,2 后排板樁墻,3 現澆混凝土承臺,4 回填土層,5 土體加固體,6 設計泥面線。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適用于深厚軟土地基的雙排板樁墻駁岸結構,由前、后排板樁墻1、2,以及連接前、后排板樁墻1、2上部的現澆混凝土承臺3組成,所述現澆混凝土承臺3架設于所述前、后排板樁墻1、2上,節點現澆連接,其中前、后排板樁墻1、2均由排樁、預制板樁或地連墻構成,前、后排板樁墻1、2為兩排,前、后排板樁墻1、2之間設有土體加固體5,這樣形成一個半重力式的筒倉結構;所述土體加固體5是通過對前、后排板樁墻1、2之間土體進行旋噴樁地基處理形成,當然還其它能達到此效果的方法,此處不做贅述。所述現澆混凝土承臺3上方設有回填土層4。所述前排板樁墻1前沿為設計泥面線6。本實用新型可適應深厚軟土地基。
一種適用于深厚軟土地基的雙排板樁墻駁岸結構的施工流程如下:
1、根據駁岸結構的現行規范進行結構整體穩定、強度等計算,確定板樁的插入深度、地基處理范圍等。
2、根據板樁結構的現行規范進行樁基強度的計算,確定前后排樁型、樁徑、上部承臺厚度等。
3、施工駁岸下部板樁結構。
4、施工前后板樁間旋噴樁地基處理。
5、施工駁岸上部現澆承臺結構。
6、施工現澆承臺上部回填土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7827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大直徑厚壁鎧裝熱電偶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管坯連續軋制的下料方法及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