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雙色擠塑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76944.3 | 申請日: | 2017-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28045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29 |
| 發明(設計)人: | 朱革;阮覺;陳嘉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市電線電纜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7/20 | 分類號: | B29C47/20;B29C47/02;B29C47/04;H01B13/14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銘洋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44286 | 代理人: | 馮漢橋 |
| 地址: | 528455***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色擠塑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色擠塑模具。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標準和規范中,接地電纜為了顯示與其它電纜的區別,其絕緣膠層采用黃/綠雙色標示,按照GB/T5023及IEC60227中的規定,雙色絕緣線芯其中一種顏色應至少覆蓋絕緣線芯表面的30%且不大于70%,而另一種顏色則覆蓋絕緣線芯的其余部分,現有的生產工藝普遍是采用兩臺等級相當的擠塑機或一大一小的擠塑機組合工作,通過機頭擠塑兩種的膠流合在一起,形成如圖1所示的雙色絕緣膠層,I為導體、II為黃色絕緣膠層、III為紅色絕緣膠層。當采用一大一小的擠塑機或者小機采用注條機時,較易出現一種顏色成條過窄的情形,擠塑效果往往達不到標準規定的要求。而且兩臺機器組合使用,不僅雙機的配合調試工藝復雜、繁瑣,而且設備成本較高,生產場所占地大。
實用新型內容
為克服背景技術中提及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雙色擠塑模具,解決線纜雙色擠塑問題,簡化生產工藝、降低成本投入,其具體技術內容如下
一種雙色擠塑模具,包括模芯和模套,所述模芯為錐臺結構與所述模套配合,所述模套的近定徑區端徑向開設有注塑通道,所述注塑通道的外端為圓柱形注塑口,內端為扁形的開八字流道口,所述開八字流道口在定徑區前與模芯的出膠口相匯,令注塑通道的小股膠流與模芯的膠流匯合。
于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開八字流道口的下端兩側與模套的內側錐面相切。
于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模芯外錐面錐角與模套內錐面錐角相等。
于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模芯的出膠口為直徑與模套定徑區直徑相等,其外緣增加1.5mm厚度;所述開八字流道口的厚度為1.5mm,所述開八字流道口距模套定徑區4.5-6mm。
于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模芯內部圓滑過渡。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簡化了雙色絕緣線芯的制造工藝,操作簡單方便,易于生產制造,降低了設備投資成本,減少生產占地場地。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標準雙色絕緣線芯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雙色擠塑模具的組合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雙色擠塑模具的模芯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雙色擠塑模具的模套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的A-A剖視圖。
圖6為由本實用新型的雙色擠塑模具擠塑成型的雙色絕緣線芯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下結合附圖2至6,對本申請方案作進一步描述:
一種雙色擠塑模具,包括模芯1和模套2,所述模芯1為錐臺結構與所述模套2配合,所述模套2的近定徑區端徑向開設有注塑通道3,所述注塑通道3的外端為圓柱形注塑口31,內端為扁形的開八字流道口32,所述開八字流道口32在定徑區前與模芯2的出膠口相匯,令注塑通道3的小股膠流與模芯的膠流匯合。
這種設計好處在于主擠塑機再配較小的注條機即可滿足工藝的要求,如φ120擠塑機+φ30注條機,而且注條機可以直安裝在主擠塑機的機身支架上,組成雙色擠塑系統。如,一種雙色擠塑系統,其特包括擠塑主機和注條機,所述的雙色擠塑模具裝載于所述擠塑主機內,所述注條機固定于所述擠塑主機的機身支架上,其連接所述雙色擠塑模的模套注塑通道。
雙色擠塑系統操作時根據需要調整支架進行旋轉,操作簡單方便,相比傳統的雙設備組合擠塑的方案少配備一臺主擠塑機,少占生產場地。
具體的,所述開八字流道口32的下端兩側與模套2的內側錐面相切,所述模芯1外錐面錐角與模套2內錐面錐角相等,所述模芯1內部圓滑過渡。
所述模芯1的出膠口為直徑與模套2定徑區直徑相等(均為d),其外緣增加1.5mm厚度;所述開八字流道口32的厚度D為1.5mm,所述開八字流道口32距模套定徑區4.5-6mm。
本實施例的模芯和模套相比普通的模具尺寸要長些,因為普通模具的模套是直接套接于擠塑機機頭內的,不用開設相應孔位,而本專利的模套要開孔(即注塑通道3),模套該段部分位于擠塑機機頭外。
上述優選實施方式應視為本申請方案實施方式的舉例說明,凡與本申請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為基礎作出的技術推演、替換、改進等,均應視為本專利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市電線電纜有限公司,未經中山市電線電纜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7694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