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自動沖床的油潤滑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72737.0 | 申請日: | 2017-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19502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26 |
| 發明(設計)人: | 章登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市鵬升包裝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7/18 | 分類號: | B21D3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 沖床 潤滑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潤滑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自動沖床的油潤滑裝置。
背景技術
自動數控沖床配置多工位模具,加工板材時通過自動改變加工軌跡和快速更換沖壓點來加工各種形狀的孔,主要應用于設備面板、電器元件安裝板、金屬家具、廚具以及機柜上等各種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孔型加工,但是在進行加工之前需要將工件進行潤滑,以保證加工質量,但是現在一般的自動沖床的潤滑裝置都只能針對固定大小的工件進行潤滑,對于不同大小的工件只能采用手動潤滑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沖床的工作效率,且一般的沖床在進行潤滑時由于無法準確控制潤滑油的量,使得潤滑油會出現較大的浪費,提高了加工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自動沖床的油潤滑裝置,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間通過電動伸縮桿連接在一起,所述下支架安裝在收集槽內部,所述電動伸縮桿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一潤滑輥、第二潤滑輥,所述第一潤滑輥和第二潤滑輥兩端分別和第一伸縮管、第二伸縮管連接在一起進行潤滑油的傳輸,且所述第一伸縮管、第二伸縮管另一端分別和潤滑油箱內部的液壓泵進行潤滑油的輸送,所述第一潤滑輥、第二潤滑輥內部采用空心結構,所述第一潤滑輥、第二潤滑輥表面設置有一層軟性橡膠層,所述第一潤滑輥、第二潤滑輥表面均設置有大小均勻的出油孔,所述出油孔貫穿軟性橡膠層,且所述第一潤滑輥、第二潤滑輥內部均設置有壓力傳感器,且壓力傳感器通過和AT89C52單片機連接在一起進行數據傳輸,且AT89C52單片機通過和第一伸縮管、第二伸縮管表面的電磁閥實現控制。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收集槽底端安裝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表面設置有若干個安裝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電動伸縮桿通過伸縮電機進行控制,且伸縮電機和AT89C52單片機均通過外接電源進行供電。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收集槽通過排油管將潤滑油排入潤滑油箱。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自動沖床的油潤滑裝置,通過設置電動伸縮桿,可以調節第一潤滑輥、第二潤滑輥之間的距離,對于不同大小的工件均可以方便進行潤滑,從而提高了潤滑效率和沖床的工作效率,且通過設置軟性橡膠層和出油孔,潤滑油箱內部的油通過第一伸縮管和第二伸縮管排入第一潤滑輥和第二潤滑輥,可以使得工件從第一潤滑輥、第二潤滑輥之間經過時直接進行潤滑,使得潤滑更加徹底,同時多余的潤滑油掉入收集槽內部,通過排油管實現回收,且在潤滑油傳輸時,通過壓力傳感器時刻檢測第一潤滑輥、第二潤滑輥內部的潤滑油的質量,一旦潤滑油內部的質量過大時,AT89C52單片機控制電磁閥關閉,從而使得潤滑油不再傳輸到第一潤滑輥、第二潤滑輥內部,當第一潤滑輥、第二潤滑輥內部的潤滑油過少時,打開電磁閥繼續傳輸潤滑油,保證潤滑工作持續不斷地進行,整個裝置可以對不同大小的工件進行潤滑,且潤滑均勻徹底,同時便于實現潤滑油節約,在保證沖床工作質量的同時,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支架;2-下支架;3-電動伸縮桿;4-收集槽;5-第一潤滑輥;6-第二潤滑輥;7-第一伸縮管;8-第二伸縮管;9-潤滑油箱;10-液壓泵;11-軟性橡膠層;12-出油孔;13-壓力傳感器;14-電磁閥;15-安裝板;16-安裝孔;17-排油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市鵬升包裝制品有限公司,未經東莞市鵬升包裝制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7273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