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增加水體透明度的引光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71898.8 | 申請日: | 2017-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02672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19 |
| 發明(設計)人: | 王立志 | 申請(專利權)人: | 臨沂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37218 | 代理人: | 季英健 |
| 地址: | 276000***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增加 水體 透明度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體凈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增加水體透明度的引光裝置。
背景技術
水體富營養化是水質惡化的主要水環境問題之一,水體富營養化會引起藻類及其它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水體溶解氧下降,水質惡化,沉水植物逐漸消失,食物鏈變短、食物網簡化、各主要生物群落的物種多樣性下降,魚類及其它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沉水植被是湖泊水生生態系統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維持水生生態系統穩定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態學意義;它不僅能為草食性動物提供食物來源,還能起到凈化水質和防止沉積物再懸浮等作用。在湖泊生態修復方法中,恢復和重建水生植被的生態修復方法已成為湖泊修復的重要途徑,其重點和難點在于沉水植物的恢復和重建。影響沉水植物恢復的因素較多,光照是其中重要的生態因子之一,富營養化水體往往水體透明度較低,水底的水生植物萌發所需要的光強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大量水底植物種子處于休眠狀態,進一步加劇了水體的透明度的降低,因此形成了惡性循環。
目前提高水體透明度的方式主要通過先進行植物恢復,在慢慢改善水體環境,但是由于水體透明度較低的情況下恢復水生植物無法保障其足夠的光照射,因此恢復過程緩慢而具有較大的風險。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問題,采用裝置改善的方式,通過將水體表面的光通過導光管引導如水下,從而達到了增加水下光強,待植物恢復生長后將裝置移除,并進行回收重復利用的增加水體透明度的引光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增加水體透明度的引光裝置,包括位于半球形的浮球,浮球為高透光材料制成;浮球下方設有若干節導光管,導光管末端連接半球狀的光線發散體,導光管分別與浮球和光線發散體相切連接,導光管的下端設有使整體裝置在水中保持豎直的配重體。
為減小阻力,所述導光管中部為束腰型設置。
為便于調節整體浮力,所述配重體為若干配重塊,配重塊通過固定繩固定在導光管下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在于,采用浮球設計,結構緊湊,通過提高水體透明度恢復沉水植物等植被的方式控制水體富營養化,迅速提高水體透明度,后期維護成本低,植物成活率高,凈化效果好,可以根據水深需要進行調節,實施簡單。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浮球,2.導光管,3.管壁,4.發散體,5.配重體,6.光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增加水體透明度的引光裝置,包括位于半球形的浮球1,浮球為高透光材料制成,如高透光的塑料或亞克力,主要起到對裝置整體漂浮及收集光的需要。浮球下方設有若干節導光管2,導光管位于浮球裝置下面,將上面裝置收集的光線利用導光管導入到下一級裝置,導光管采用導光纖維或其他導光性較好的材料制成,導光管表明不透光,長度根據水深及具體情況進行增加減少。導光管末端連接半球狀的光線發散體2,導光管分別與浮球和光線發散體相切連接,球狀光線發散體接收來自導光管的光線,采用球面擴散的方式將光線發散出去。導光管的下端設有使整體裝置在水中保持豎直的配重體5。
為了減少裝置整體的重量,同時減少水流的橫向阻力,所述導光管中部為束腰型設置。
在導光管下部安裝的配重體,為了保持導光管能直立到水體中,配重體為若干配重塊,配重塊通過固定繩固定在導光管下端,根據需要進行增減。
本實用新型能使渾濁水體提高水體透明度,滿足水生植物生長萌發,操作簡便易行,成本低廉便于大規模生產及投放應用,植物恢復生長后便于回收再利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臨沂大學,未經臨沂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7189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