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具有自清洗功能的氣體干燥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71759.5 | 申請日: | 2017-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110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23 |
| 發明(設計)人: | 丁宇;李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天藍分析儀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26 | 分類號: | B01D53/26;B01D5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401 | 代理人: | 巴曉艷 |
| 地址: | 213011 江蘇省蘇州市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清洗 功能 氣體 干燥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體干燥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自清洗氣體干燥裝置。
背景技術
在一些測量場景下,如采用氣相色譜測量污染源中有害氣體的排放,需要使用干燥的空氣。氣體干燥處理裝置廣泛應用于大氣污染物檢測、工業廢氣實時監測等領域。現有對氣體中氣態水分子進行分離的裝置,主要采用的手段是將高壓的氣體通過硅膠濾管或分子篩去除氣態水分子,以獲得干燥的氣體。
然而,現有的氣體干燥裝置在使用過程中仍存在以下問題:
(1). 分子篩使用一定時間后,需要拆卸進行清洗,無法保證裝置的連續工作;
(2). 氣體的輸出壓力穩定性低。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方案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動清洗、穩定性高、可維護性強的氣體干燥裝置,達到高效的氣態水分子濾除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自清洗氣體干燥裝置,所述裝置依連接順序包括:進氣氣路、出氣氣路、第一電磁閥、過濾器、第二電磁閥、干燥氣路、第一單向閥、清洗氣路、第一氣缸、第二單向閥、減壓閥、第二氣缸。
進一步地,所述進氣氣路主要用于待干燥氣體進入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出氣氣路主要用于排空清洗過程中的廢氣。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電磁閥為三通電磁閥,一側與進氣氣路相連,另一側與出氣氣路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過濾器中有且僅有一個分子篩,一側與第一電磁閥相連,另一側與第二電磁閥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電磁閥為三通電磁閥,一側與干燥氣路相連,另一側與清洗氣路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干燥氣路主要用于干燥后的氣體經第一單向閥流入第一氣缸。
進一步地,所述清洗氣路主要用于第一氣缸中氣體經第二電磁閥進入過濾器中。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氣缸為高壓氣缸,該高壓氣缸進氣端與第一單向閥相連,出氣端分別于第二電磁閥及第二單向閥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氣缸為低壓氣缸,第二單向閥、減壓閥與第二氣缸依次相連。
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為:
1.通過增設高、低壓氣缸,使輸出的氣體壓力更加穩定。
2.通過增設高壓氣缸的清洗氣路,減少了分子篩的數量,并實現了裝置的自動清洗。
3.裝置的清洗頻率可控,可通過電控方式在空閑階段提升清洗頻率,保證裝置中過濾設備的清潔性,并提升氣體干燥效果。
附圖說明
圖1 是本實用新型氣體干燥裝置的一實施例的結構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具體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下面的實施方式只是用于更好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其實際應用,以便于其它領域的技術人員將本實用新型用于其領域的各種設施中,并根據各種特定用途的設想進行改進。盡管本實用新型已通過文字揭露其優選實施方案,但通過閱讀這些技術文字說明可以領會其中的可優化性和可修改性,并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和精神上進行改進,但這樣的改進應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圖1給出了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較佳實施例。
本實施例包括依次相連的:進氣氣路1、出氣氣路2、第一電磁閥3、過濾器4、第二電磁閥5、干燥氣路6、第一單向閥7、清洗氣路8、第一氣缸9、第二單向閥10、減壓閥11、第二氣缸12。
本實用新型的氣體干燥過程:含有氣態水分子的待干燥氣體由進氣氣路1通過第一電磁閥3進入過濾器4中的分子篩,由于所選分子篩的孔徑大于水分子直徑,使水分子被分子篩吸收,達到氣體干燥的效果。干燥后的氣體經由第二電磁閥5、干燥氣路6、第一單向閥7進入第一氣缸9中,第一氣缸9中存儲的是高壓的干燥氣體。第一氣缸9中的氣體經第二單向閥10和減壓閥11后,氣體已被減壓,進入第二氣缸7中,最終向外部輸出氣壓穩定的干燥氣體。兩級氣缸的設置保證了氣體在最終輸出過程中的氣壓穩定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天藍分析儀器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天藍分析儀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7175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