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調節活塞行程的主軸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67589.3 | 申請日: | 2017-0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732150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2 |
| 發明(設計)人: | 柳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亞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B19/02 | 分類號: | B23B1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3500 浙江省麗水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調節 活塞 行程 主軸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主軸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可調節活塞行程的主軸裝置。
背景技術
主軸指從發動機或電動機接受動力并將它傳給其它機件的軸。主軸亦稱“光軸”,是“主光軸”的簡稱:在光具組中具有對稱性的直徑。如球鏡的主軸是通過鏡面中心與鏡面垂直的直線。透鏡或光軸光具組的主軸是各透鏡面中心的連線機床的主軸裝置中所使用的主軸插入殼體內,并由軸承支承,以便能夠相對于殼體旋轉。
主軸打刀行程不能過大,一般情況都有一個經驗值,超過這個經驗值就會對主軸的性能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直接式主軸一般通過修改相關的零件來控制主軸的打刀行程,這樣既費時又費力,裝配效率低,上述問題亟需解決。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調節活塞行程的主軸裝置,解決現有技術一般通過修改相關的零件來控制主軸的打刀行程,既費時又費力,裝配效率低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調節活塞行程的主軸裝置,該裝置包括軸承座、前蓋、后蓋、氣幕環、芯軸、中外隔環、中內隔環、軸承、刀具、拉桿、碟片、打刀環和打刀桿,軸承座的上端設有前蓋并通過螺紋連接,軸承座的下端設有后蓋并通過螺紋連接,前蓋與氣幕環過盈配合,前蓋的下部設有迷宮,迷宮由前內迷宮環和前外迷宮環之間的間隙組成,迷宮的下部設有軸承,軸承的下部設有中外隔環和中內隔環,前蓋與芯軸之間、氣幕環與芯軸之間、前內迷宮環和前外迷宮環之間、以及中內隔環和中外隔環之間形成連通的旋轉間隙,中內隔環內部設有芯軸,芯軸內部設有刀具,刀具通過四瓣爪與拉桿連接,碟片套在拉桿外圍,拉桿的下部穿過打刀桿并通過螺帽固定,打刀環套在打刀桿的外圍,后蓋的下部設有油缸座并通過螺紋連接,油缸座與油缸通過螺紋連接,實現油缸與主軸裝置一體,簡化了結構,油缸的活塞上設有調整環,調整環與活塞螺紋連接,調整環可以通過螺紋自由調節活塞行程,從而減少了修配相關零件的環節,極大的節省了工時,提高了裝配效率。
優選地,油缸座上設有排氣孔,通過排氣孔使得空氣在打刀及復位時可以自由進出,避免了空氣走主軸的旋轉間隙。
優選地,軸承座與前蓋中均設有氣體通道,氣幕環與前蓋之間形成第一空腔,氣幕環內部設有若干個均勻分布的小孔,小孔和氣幕環與芯軸之間形成的旋轉間隙連通,通過改變氣幕環的結構,增加了一個第一空腔,使得氣體在打入主軸的旋轉間隙前先進行一次混合,然后再通過圓周方向均勻分布的小孔打入氣幕環與前蓋之間形成第一空腔內,然后再均勻地填充到主軸的旋轉間隙中,從而達到最佳的密封效果。
優選地,軸承座內部的氣體通道為“L”型,前蓋內部的氣體通道為“T”型。
優選地,氣幕環的上部設有防水環,防水環的下部為突出部,氣幕環的上部為凹入部,突出部與凹入部之間間隙配合,防水環與芯軸通過螺紋連接,在主軸立式安裝時,由于突出部與凹入部的設計,使得切削液等液態污染物由于重力的原因不容易進入到迷宮內部。
優選地,前內迷宮環包括第一豎短邊、第一豎長邊和第一橫邊,前外迷宮環包括第二豎短邊、第二豎長邊和第二橫邊,第一橫邊的一端端部設有第一豎短邊,另一端端部設有第一豎長邊,第一豎短邊與第一豎長邊之間形成第一凹部,第二橫邊的一端端部設有第二豎短邊,另一端端部設有第二豎長邊,第二豎短邊與第二豎長邊之間形成第二凹部,前內迷宮環的第一豎短邊插入前外迷宮環的第二凹部內,前外迷宮環的第二豎短邊插入前內迷宮環的第一凹部內,使得形成的迷宮由3個第一窄空腔和2個第一寬空腔組成,第一窄空腔和第一寬空腔間隔分布。
優選地,前內迷宮環還包括第三豎短邊,前外迷宮環還包括第四豎短邊,第三豎短邊設置在第一豎短邊和第一豎長邊之間,第一豎短邊與第三豎短邊之間形成第三凹部,第三豎短邊與第一豎長邊之間形成第四凹部,第四豎短邊設置在第二豎短邊和第二豎長邊之間,第二豎短邊與第四豎短邊之間形成第五凹部,第四豎短邊與第二豎長邊之間形成第六凹部,前內迷宮環的第一豎短邊和第三豎短邊分別插入前外迷宮環的第六凹部和第五凹部內,前外迷宮環的第二豎短邊和第四豎短邊分別插入前內迷宮環的第四凹部和第三凹部內,使得形成的迷宮由5個第二窄空腔和4個第二寬空腔組成,第二窄空腔和第二寬空腔間隔分布,通過對前內迷宮環和前外迷宮環結構進行優化,使得迷宮增加了兩個空腔,流體在經過一個比較細小的間隙之后再進入一個較大的空間的過程中會形成一定程度的紊流,而這會極大增加其進入下一個較小的間隙時所需要的時間和能量,使得污染物前進困難,慢慢沉積下來,上述結構的優化是在不改變安裝尺寸的前提下增加了空腔,因而可以極大增強迷宮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亞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亞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6758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