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可延長有效阻尼間隙長度的雙線圈磁流變阻尼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67068.8 | 申請日: | 2017-0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45666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10 |
| 發明(設計)人: | 胡國良;劉浩;張佳偉;羅晨霞;劉豐碩;覃柏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東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F9/53 | 分類號: | F16F9/5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3001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可延長 有效 阻尼 間隙 長度 雙線 流變 | ||
1.一種可延長有效阻尼間隙長度的雙線圈磁流變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吊耳(1)、活塞桿(2)、導磁板I(3)、導磁盤I(4)、繞線筒(5)、勵磁線圈I(6)、勵磁線圈II(7)、活塞頭(8)、導磁盤II(9)、導磁板II(10)、活塞頭右端蓋(11)、浮動活塞(12)、右吊耳(13)、阻尼器右端蓋(14)、補償彈簧(15)、隔磁環II(16)、隔磁盤II(17)、內套筒(18)、隔磁盤I(19)、隔磁環I(20)、活塞頭左端蓋(21)、阻尼器缸體(22)以及阻尼器左端蓋(23);活塞桿(2)左端與左吊耳(1)通過螺釘緊固連接;阻尼器左端蓋(23)中間加工有圓形通孔,活塞桿(2)與阻尼器左端蓋(23)圓形通孔內表面間隙配合;活塞桿(2)與阻尼器左端蓋(23)圓形通孔內表面通過密封圈進行密封;阻尼器左端蓋(23)與阻尼器缸體(22)通過螺釘固定連接;阻尼器左端蓋(23)與阻尼器缸體(22)之間通過密封圈進行密封;活塞桿(2)的右端外圓面徑向加工有一通孔,其軸向加工有一深孔,徑向通孔和軸向深孔連通,可作為磁流變液的進出通道;活塞桿(2)的右端加工有外螺紋,活塞頭左端蓋(21)中心加工有螺紋通孔,活塞桿(2)與活塞頭左端蓋(21)通過螺紋固定連接;活塞頭左端蓋(21)與內套筒(18)通過螺釘固定連接;活塞頭左端蓋(21)與內套筒(18)通過密封圈進行密封;內套筒(18)的外表面與阻尼器缸體(22)內表面間隙配合,內套筒(18)與阻尼器缸體(22)通過密封圈進行密封;導磁板I(3)中心加工有螺紋通孔,導磁板I(3)與活塞桿(2)通過螺紋固定連接,導磁板I(3)左端與活塞頭左端蓋(21)右端接觸;導磁板I(3)外表面與內套筒(18)內表面過渡配合;導磁板I(3)右端加工有凸臺階,凸臺階的頂面與導磁盤I(4)左端面構成磁流變液的通道A;臺階的外圓面與隔磁環I(20)內圓面過渡配合;導磁板I(3)右端凸臺底面與隔磁環I(20)左端面接觸;隔磁環I(20)外表面與內套筒(18)內表面過渡配合;隔磁環I(20)右端加工有一環形凹槽,繞線筒(5)左端內外分別加工有軸肩;繞線筒(5)的左端部卡在隔磁環I(20)右端環形凹槽內;導磁盤I(4)的左端與隔磁環I(20)右端接觸;導磁盤I(4)外表面與繞線筒(5)左端內表面過渡配合;導磁盤I(4)軸向加工有4個周向均勻布置的腰形通孔B、C、D和E,作為磁流變液通道的一部分;導磁盤I(4)右端與隔磁盤I(19)左端接觸;隔磁盤I(19)軸向加工有4個周向均勻布置的腰形通孔F、G、H和I,作為磁流變液通道的一部分;隔磁盤I(19)右端與繞線筒(5)左端內部軸肩接觸;導磁盤I(4)與隔磁盤I(19)通過隔磁環I(20)和繞線筒(5)左端內部軸肩進行軸向固定;隔磁盤I(19)右端面加工有凹槽,活塞頭(8)左端加工有凸臺,活塞頭(8)左端凸臺安裝在隔磁盤I(19)右端凹槽;活塞頭(8)左端和右端分別加工有3個矩形凹槽;活塞頭(8)中心軸向加工有通孔;活塞頭(8)外表面與繞線筒(5)內表面間隙配合;活塞頭(8)右端加工有一凸臺,隔磁盤II(17)左端面加工有凹槽,活塞頭(8)的右端凸臺安裝在隔磁盤II(17)左端凹槽內;隔磁盤II(17)與隔磁盤I(19)共同用來固定活塞頭(8);隔磁盤II(17)的軸向加工有4個周向均勻布置的腰形通孔J、K、L和M,作為磁流變液通道的一部分;繞線筒(5)的右端內外表面分別加工有軸肩;隔磁盤II(17)左端與繞線筒(5)的右端內表面軸肩接觸;隔磁盤II(17)外表面與繞線筒(5)的右端內表面過渡配合;隔磁盤II(17)右端與導磁盤II(9)的左端接觸;導磁盤II(9)的右端與隔磁環II(16)左端接觸;導磁盤II(9)軸向加工有4個周向均勻布置的腰形通孔N、O、P和Q,作為磁流變液通道的一部分;導磁盤II(9)外表面與繞線筒(5)右端內表面過渡配合;導磁盤II(9)與隔磁盤II(17)通過繞線筒(5)右端內表面軸肩與隔磁環II(16)軸向固定;隔磁環II(16)左端面加工有環形凹槽,繞線筒(5)右端部卡在隔磁環II(16)左端環形凹槽內;隔磁環II(16)外表面與內套筒(18)內表面過渡配合;導磁板II(10)左端部加工有凸臺,導磁板II(10)凸臺底面與隔磁環II(16)右端接觸且凸臺頂面與導磁盤II(9)左端組成磁流變液通道R;導磁板II(10)外表面與內套筒(18)內表面過渡配合;導磁板II(10)中心軸向加工有通孔,作為磁流變液的部分通道;導磁板II(10)右端與活塞頭右端蓋(11)左端接觸;活塞頭右端蓋(11)中心軸向加工有通孔,作為磁流變液的部分通道;活塞頭右端蓋(11)與內套筒(18)通過螺釘固定連接;活塞頭右端蓋(11)與內套筒(18)通過密封圈進行密封;活塞頭右端蓋(11)的外表面與阻尼器缸體(22)內表面間隙配合;浮動活塞(12)與阻尼器缸體(22)內表面間隙配合,并通過密封圈進行密封;阻尼器右端蓋(14)與阻尼器缸體(22)通過螺釘進行固定;阻尼器右端蓋(14)與阻尼器缸體(22)通過密封圈進行密封;阻尼器右端蓋(14)左端中心加工有凹槽,阻尼器右端蓋(14)與浮動活塞(12)之間連接有補償彈簧(15);阻尼器右端蓋(14)右端與右吊耳(13)通過螺紋連接;勵磁線圈I(6)纏繞在活塞頭(8)繞線凹槽內,勵磁線圈II(7)纏繞在繞線筒(5)的外圓面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東交通大學,未經華東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67068.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減震器以及機動車
- 下一篇:用于車輛的減振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