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軸向膨脹節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65149.4 | 申請日: | 2017-0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78369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08 |
| 發明(設計)人: | 游明江;劉曉;許向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三聯管道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51/03 | 分類號: | F16L51/03;F16L59/21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004 | 代理人: | 宋元松,朱麗巖 |
| 地址: | 401220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軸向 膨脹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管道施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軸向膨脹節。
背景技術
膨脹節又稱補償器,其補償因溫度差與機械振動引起的附加應力,而設置在容器殼體或管道上的一種撓性結構。
膨脹節利用工作主體波紋管的有效伸縮變形,以吸收管線、導管、容器等由熱脹冷縮等原因而產生的尺寸變化,或補償管線、導管、容器等的軸向、橫向和角向位移。膨脹節在現代工業中用途廣泛。
在供熱系統中,為了防止供熱管道升溫時,由于熱伸長或溫度應力而引起管道變形或破壞,需要在管道上設置補償器,以補償管道的熱伸長,從而減小管壁的應力和作用在閥件或支架結構上的作用力。
膨脹節在管道系統中是薄弱環節之一,其質量的優劣之間關系到管道系統的整體運行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軸向膨脹節,其應用于高溫管道系統中,其結構緊湊,使用方便,能夠有效補償因溫差或機械振動等引起的附加應力,避免因附加應力而引起管道變形或破壞,保障管道系統的運行安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軸向膨脹節,包括進端接管、中間接管、出端接管、撐耳、壓環及補償結構,補償結構設置在一對撐耳之間,壓環焊接在軸向膨脹節的外壁上。
所述補償結構為兩組,兩組補償結構之間設置有環板;補償結構包括波紋管、導筒及墊環,墊環設置在導筒與軸向膨脹節內壁之間,導筒與進端接管、導筒與中間接管之間還設置有擋灰層及擋圈;波紋管與軸向膨脹節的內壁形成填料腔,隔熱層設置在調料腔內;這樣墊環所在的一端為封閉的,擋灰層及擋圈所在的一端為開放的,這樣可以調節膨脹節之間的應力引起的變形,將管道的變形控制在合理范圍。
進一步地,所述墊環與擋圈之間的距離為120-180mm。
進一步地,所述擋灰層硅酸鋁纖維繩,擋圈為不銹鋼。
進一步地,所述撐耳上設置有拉桿,其由螺母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隔熱層為硅酸鋁纖維棉。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軸向膨脹節,應用于高溫管道系統中,其結構緊湊,使用方便,能夠有效補償因溫差或機械振動等引起的附加應力,避免因附加應力而引起管道變形或破壞,保障管道系統的運行安全。
附圖說明
通過結合以下附圖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優點將變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這些附圖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1.進端接管;2.隔熱層;3.波紋管;4.導筒;5.墊環;6.環板;7.中間接管;8.擋灰層;9.擋圈;10.壓環;11.撐耳;12.出端接管;13.螺母;14.拉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軸向膨脹節進行詳細說明。
在此記載的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的特定的具體實施方式,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均是解釋性和示例性的,不應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及本實用新型范圍的限制。除在此記載的實施例外,本領域技術人員還能夠基于本申請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采用顯而易見的其它技術方案,這些技術方案包括采用對在此記載的實施例的做出任何顯而易見的替換和修改的技術方案。
本說明書的附圖為示意圖,輔助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構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狀及其相互關系。請注意,為了便于清楚地表現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各部件的結構,相同的參考標記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一種軸向膨脹節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其包括進端接管1、中間接管7、出端接管12、撐耳11、壓環10及補償結構,補償結構設置在一對撐耳11之間,壓環10焊接在軸向膨脹節的外壁上。
所述補償結構為兩組,兩組補償結構之間設置有環板6;補償結構包括波紋管3、導筒4及墊環5,墊環5設置在導筒4與軸向膨脹節內壁之間,導筒4與進端接管1、導筒4與中間接管7之間還設置有擋灰層8及擋圈9;波紋管3與軸向膨脹節的內壁形成填料腔,隔熱層2設置在調料腔內。
這樣墊環5所在的一端封閉,擋灰層8及擋圈9所在的一端開放,這樣可以調節膨脹節之間的應力引起的變形,將管道的變形控制在合理范圍。
所述墊環5與擋圈9之間的距離為120-180mm,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墊環5與擋圈9之間的距離為160mm。
所述擋灰層8硅酸鋁纖維繩,擋圈9為不銹鋼;所述隔熱層2為硅酸鋁纖維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三聯管道設備有限公司,未經重慶三聯管道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6514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