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治療眼部疾病的針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65081.X | 申請日: | 2017-0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03317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28 |
| 發明(設計)人: | 張德玉;邢雁飛;宋小莉;金偉國;王召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德玉 |
| 主分類號: | A61H39/08 | 分類號: | A61H39/08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趙敏玲 |
| 地址: | 20180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鈍圓 針具 本實用新型 眼部疾病 淚點 治療 并發癥發生率 一體式結構 進針阻力 上細下粗 圓臺結構 逐漸變細 小端面 粘膜 減小 進針 尾端 成功率 出血 損傷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治療眼部疾病的針具,包括頭部、體部和尾部,所述頭部、體部和尾部為一體式結構;所述頭部呈鈍圓結構,所述體部呈上細下粗的圓臺結構,所述尾部沿體部的端部逐漸變細,所述尾部的尾端呈鈍圓結構;所述頭部的最大端面直徑為0.15mm,頭部的長度為1mm;所述體部的最小端面直徑為0.15mm,最大端面直徑為0.25mm,體部的長度為17mm;所述尾部的最大端面直徑為0.25mm,尾部鈍圓結構的最大端面直徑為0.10mm,所述尾部的長度為52mm。本實用新型兩端的鈍圓結構減小了進針阻力,提高了操作成功率,同時針具特定的長度和粗細,進針部位在眼的上、下淚點,有助于實際操作治療,降低了淚點損傷、粘膜出血等并發癥發生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眼部疾病的針具。
背景技術
干眼癥是近年來眼科相當常見的疾病,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而干眼癥年輕化與長期使用電腦等視頻終端有關。長期使用電腦、手機,輕者引起視疲勞,日久則會引起干眼癥。治療上目前主要靠滴眼藥緩解癥狀,并不能改善患者的淚液分泌。而針對干眼癥的治療,還有一種標本兼治方法為采用針灸療法,然而傳統的針灸針具尖端銳利,針具的作用部位在皮膚、肌肉等非自然通道。因為傳統針具的作用部位在皮膚、肌肉處,因此需要刺破皮膚肌肉組織,容易造成疼痛、出血等并發癥,起效較慢,使患者難以接受。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治療眼部疾病的針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一種治療眼部疾病的針具,包括頭部、體部和尾部,所述頭部、體部和尾部為一體式結構;所述頭部呈鈍圓結構,所述體部呈上細下粗的圓臺結構,所述尾部沿體部的端部逐漸變細,所述尾部的尾端呈鈍圓結構;
所述頭部的最大端面直徑為0.15mm,所述頭部的長度為1mm;
所述體部的最小端面直徑為0.15mm,所述體部的最大端面直徑為0.25mm,所述體部的長度為17mm;
所述尾部的最大端面直徑為0.25mm,所述尾部鈍圓結構的最大端面直徑為0.10mm,所述尾部的長度為52mm。
優選的,所述頭部、體部和尾部呈實心結構。
優選的,所述頭部、體部和尾部采用醫用金屬材料。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治療眼部疾病的針具整體呈現前端短粗后端漸變細的結構,這種結構使使用者方便持針,操作方便。
2.本實用新型針具的兩端均呈鈍圓結構,這種結構減小了進針阻力,提高了操作成功率,同時能夠防止針自行脫出。
3.本實用新型針具具有特定的長度和粗細,這種長度和粗細的設置有助于實際操作治療,使治療操作簡便,同時降低了淚點損傷、粘膜出血等并發癥發生率。
4.本實用新型針具的進針部位在眼的上、下淚點,經淚小管到達淚囊部的睛明穴,不需要刺破皮膚肌肉組織,不會對皮膚粘膜造成創傷,更不會導致出血,從而不會引起并發癥,起效快,迅速改善患者眼部的干澀、疲勞癥狀,增加淚液分泌,是一種標本兼治的方法,臨床應用療效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治療眼部疾病的針具的斜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治療眼部疾病的針具的主視圖;
其中1-頭部,2–體部,3-尾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德玉,未經張德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6508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