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水泥輸料管道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63798.0 | 申請日: | 2017-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961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15 |
| 發明(設計)人: | 衛曉勇;王鑫;馬洪利;任鐵鉞;朱斌;陳志朋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城建九混凝土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11/12 | 分類號: | F16L11/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143***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泥 管道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小型泵車的管道部件,特別涉及一種水泥輸料管道。
背景技術
小型泵車是利用壓力將混凝土沿管道連續輸送的機械,其由泵體和輸送管組成。按結構形式分為活塞式、擠壓式、水壓隔膜式。小型泵車是由如下組成的:泵體裝在汽車底盤上,再裝備可伸縮或屈折的布料桿。
在建筑樓層中向鋪設有鋼筋網架的樓層地基基礎澆筑混凝土時,啟動小型泵車并將輸送管抬高至樓層地基基礎上方,在開啟泵體,泵體將混凝土抽到輸送管內,然后工作人員雙手扶著輸送管并推動以控制著輸送管的管口朝向,使得輸送管向基礎不同的區域輸送混泥土,由于輸送管由橡膠材料制成,其具有較大的重量,因此不容易推動;期間工作人員僅僅通過雙手扶著輸送管,在持續操作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手臂酸痛的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泥輸料管道,工作人員雙手推動導流管道時,彈性件在導流管道的擠壓下易于形變,達到工作人員手臂不容易產生酸痛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水泥輸料管道,包括具有出料口的管道本體,所述管道本體外位于出料口處設置為錐形部,所述錐形部套接有導流管道,所述導流管道與錐形部的錐形面之間設置有彈性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管道本體的出料口設置為錐形部,錐形部套接導流管道后,出料口內的混凝土可流入到導流管道內,由于在錐形部的錐形面與導流管道之間設置了彈性件,當工作人員雙手推動導流管道時,彈性件在導流管道的擠壓下具有易于形變的特性,達到工作人員手臂不容易產生酸痛的目的;工作人員控制導流管道進而就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均勻地澆注混凝土,而在大范圍內均勻澆注混凝土,則仍是需要小型泵車先將管道本體驅動到一定的位置。
作為優選地,所述錐形部向內穿設有緊固件,所述緊固件穿入錐形部內的一端可拆卸連接有緊固帽,所述彈性件連接于緊固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彈性件連接在緊固件上,當緊固帽從緊固件上拆卸下來后,緊固件能夠從錐形部上脫離,然后彈性件也就能夠從錐形部上脫離下來,實現了彈性件可拆卸連接于錐形部。
作為優選地,所述彈性件固定連接有安裝套,所述緊固件穿設安裝套,所述安裝套受限于緊固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緊固件從錐形部上脫離后,彈性件上的安裝套沿緊固件軸向移動可以從緊固件上脫離下來,進而彈性件也能夠從緊固件上拆卸下來,提高彈性件與緊固件之間的靈活性。
作為優選地,所述彈性件固定連接有鉤狀部,所述鉤狀部勾接于導流管道。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為彈性件與導流管道之間的一種連接方式。
作為優選地,所述導流管道內設有套接環,所述鉤狀部勾結于套接環。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向上推動導流管道時,導流管道內的套接環能夠從鉤狀部中脫離出,接著可以從管道本體上取下來,具有拆裝容易的特點。
作為優選地,所述彈性件為拉簧,所述拉簧一端固定有所述安裝套,所述拉簧另一端設有所述鉤狀部。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拉簧兩端自帶有掛鉤,一端掛鉤固定連接安裝套,另一端掛鉤當作鉤狀部,因此具有容易制作的優點。
作為優選地,所述導流管道外設有兩個握持部。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方便工作人員扶持,增大與管道本體之間的摩擦力,避免驅動管道本體時產生打滑現象。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工作人員雙手扶著導流管道外的握持部,然后推動導流管道時,彈性件受到擠壓后能過較為容易地發生形變,因而工作人員手臂不容易產生酸痛;而且采用拉簧和套接環勾接的形式進行管道本體與導流管道之間的連接,具有安裝快速便捷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連接小型泵車頭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中管道本體與導流管道脫離后的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中其中一彈性件從管道本體上拆卸下來后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1、管道本體;2、錐形部;3、出料口;4、導流管道;5、拉簧;51、掛鉤;6、緊固件;7、緊固帽;8、安裝套;9、套接環;10、握持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底面”和“頂面”、“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城建九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城建九混凝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6379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鋼帶增強波紋管
- 下一篇:可成型的基于氨基塑料樹脂的涂料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