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前風窗玻璃總成定位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60832.9 | 申請日: | 2017-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01935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19 |
| 發明(設計)人: | 周新紅;阮宇寧;楊春園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65/06 | 分類號: | B62D6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懷勤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窗玻璃 總成 定位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裝配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前風窗玻璃總成定位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前風窗玻璃的安裝是汽車裝配過程中必須的生產工序,通常使用膠粘在汽車車身上。在粘合之前,需要對前風玻璃進行定位。
目前,汽車前風窗的多采用在黏貼在前風窗玻璃總成的釘柱1’與車身的鈑金孔定位,釘柱1’黏貼在前風窗玻璃的內表面的上端或下端。請參照圖1和圖2,圖1為現有技術公開的粘有釘柱的前風窗玻璃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前風窗的安裝示意圖。由于前風窗玻璃自身的尺寸比較大,無法清楚地看到釘柱與車身鈑金孔的位置,而造成定位、裝配困難。
如何保證對汽車前風窗玻璃進行快速準確地定位,是本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前風窗玻璃總成定位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有利于對前風窗玻璃進行定位。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前風窗玻璃總成定位結構,包括前風窗玻璃和前風窗框,所述前風窗玻璃與所述前風窗框具有相匹配的形狀;其中,所述前風窗框的下邊框上設有定位銷;所述前風窗玻璃的四周安裝有硬質膠條,所述硬質膠條的底部設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具有與所述定位銷相匹配的形狀;所述定位槽的位置與所述定位銷相對應。
如上所述的前風窗玻璃總成定位結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定位銷的個數為至少兩個,且多個所述定位銷與在所述前風窗框的下邊框上均勻分布。
如上所述的前風窗玻璃總成定位結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定位槽的數量與所述定位銷的數量相等,且所述定位槽與所述定位銷一一對應。
如上所述的前風窗玻璃總成定位結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定位銷為凸焊螺栓。
如上所述的前風窗玻璃總成定位結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定位銷的軸線方向垂直于所述前風窗玻璃;所述定位銷的周向上設有環形槽,所述環形槽的底部能夠與所述定位槽配合。
如上所述的前風窗玻璃總成定位結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環形槽的寬度沿開口方向逐漸變大。
如上所述的前風窗玻璃總成定位結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環形槽遠離所述前風窗框的一側側壁為垂直于所述定位銷中心線的平面。
如上所述的前風窗玻璃總成定位結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定位銷上設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沿從上到下的方向寬度逐漸變大。
如上所述的前風窗玻璃總成定位結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卡合部的橫截面為V形結構。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前風窗玻璃總成定位結構,通過在前風窗框的底邊框上設置定位銷,在前風窗玻璃的四周安裝硬質膠條,并在硬質膠條的底部設置能夠與定位銷配合的定位槽,如此,在前風窗安裝的過程中,能夠觀察到定位銷及定位槽的位置,方便于對前風窗玻璃進行定位。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公開的粘有釘柱的前風窗玻璃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中前風窗的安裝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定位銷與前風窗框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定位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前風窗玻璃總成定位結構的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定位銷與定位槽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定位銷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7中的A-A向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釘柱
1-前風窗玻璃 2-前風窗框 3-定位銷 4-硬質膠條 5-定位槽6-環形槽 7-卡合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定位銷與前風窗框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定位槽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前風窗玻璃總成定位結構的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定位銷與定位槽配合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出的定位銷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7中的A-A向剖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6083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后懸架裝配輔助工裝
- 下一篇:離合變幅型全自動四肢康復訓練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