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反應容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60523.1 | 申請日: | 2017-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3809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飛;王宇曦;張昂;關曉瑞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飛 |
| 主分類號: | B01L3/00 | 分類號: | B01L3/00;G01N21/03;G01N3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11265 | 代理人: | 劉陽 |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反應 容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容納待分析檢測液體的反應容器,其具有壁體和頂部開口,光線能夠穿過該反應容器被接收。另外,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包括所述反應容器的滴定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在化學分析、滴定檢測中都會用到反應容器,用于容納待分析和檢測的液體樣品。這些容器適用于樣品、試劑,而且也適用于實際檢測反應。這些容器通常包括壁體和頂部開口,其形狀多為常規的圓柱形、錐形等,用于容納待分析的各種液體。
特別在滴定系統中,反應容器作為反應池,其中包括指示劑、滴定劑和待滴定物。常用的滴定法包括手動滴定和電位滴定,其分別通過肉眼觀察和電極間的電壓變化來實施滴定終點的判定,反應容器僅僅作為一個容納液體的容器,其形式和結構不對滴定結果產生影響,因此使用常規的反應容器即可滿足滴定需求。
隨著化學分析、滴定測定等領域的不斷發展,提出了利用光學來分析反應容器中的液體樣品的技術,與之相對應地,需要對現有的常規的反應容器進行改造,以適應光學分析和檢測技術。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反應容器,使其能夠適應利用光學分析和檢測技術,所述反應容器能夠使光路穿過而被接收。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滴定系統,該滴定系統包括所述反應容器,利用光學進行滴定。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反應容器,其包括頂部設有開口的容器本體,所述容器本體上設有至少一對相對布置的且相互平行的透光部,使得光路能夠穿過所述透光部和容器本體,且在所述透光部的外圍設有遮光層。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所述透光部之間的距離在2mm-100mm的范圍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所述透光部的厚度在0.1mm-10mm范圍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所述遮光層為遮光涂料、遮光膠帶、遮光織物和遮光板中的一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所述反應容器壁上還設置有一個附加的透光部,所述透光部在反應容器外壁的一側粘結有監控氣泡的傳感器。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所述容器本體上還設有溢流孔,用于使多余的液體溢流。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所述容器本體為“L”形,所述透光部水平地布置在容器本體的上壁和底壁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所述容器本體為“⊥”形。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所述透光部沿豎直方向布置,位于所述容器本體的兩側。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滴定系統,其中所述滴定系統包括上述反應容器、光源、攪拌裝置和滴定裝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反應容器不僅能夠實現其傳統的容納反應溶液和作為反應器皿的作用,還可應用于光學分析和檢測技術手段,滿足多樣化的技術要求。另外,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包括上述反應容器的滴定系統,提出了一種利用光學進行滴定檢測的滴定方法。
附圖說明
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案的反應容器的主視圖;
圖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案的反應容器的主視圖;
圖3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方案的反應容器的主視圖;
圖4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方案的反應容器的主視圖;
圖5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五實施方案的反應容器的主視圖;
圖6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六實施方案的反應容器的主視圖;
圖7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滴定系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所述實施方案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
應理解,以下實施方案僅是舉例性的,對本實用新型不構成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由權利要求書限定。還應理解,在實施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不必包括下述實施方案中的所有技術特征,這些技術特征可以有多種組合。
圖1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案的一種反應容器,其包括頂部設有開口的容器本體1a,所述容器本體上設有一對相對布置的且相互平行的透光部2a,使得光路能夠穿過所述透光部2a和容器本體1a,且在所述透光部的外圍設有遮光層3a。優選地,所述透光部之間的距離h在2mm-100mm的范圍內,更優選地,所述透光部之間的距離h在5mm-50mm的范圍內,最優選地,所述透光部之間的距離h在10mm-20mm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飛,未經王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6052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