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水面垃圾清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58896.5 | 申請日: | 2017-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66137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俊帥;張英朝;王亓良;郭子瑜;詹大鵬;吳開廣;楊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3B35/32 | 分類號: | B63B35/32;E02B15/10 |
| 代理公司: | 長春吉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邵銘康,朱世林 |
| 地址: | 130012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面 垃圾 清理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環境保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面垃圾清理裝置。
背景技術
伴隨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水域清潔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領域,我國河流眾多,水域環境的治理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傳統的手工打撈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龐大繁重的作業要求。然而目前國內機械廠所生產的水上清潔機械,多為仿照或引進國外模式,同時采用與起重機等大型機械結合,占用空間非常大,對工作環境要求也很高,在國內很多河流都是穿城而過,因此在實際作業場地并不寬敞和對大型機械操作并不簡便的情況下,缺乏實用價值和廣泛的市場推廣價值。因此,迫切需要一種方便快捷的水面垃圾清理裝置來解決這一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簡單便捷的可調控式水面垃圾清理裝置,以解決現有水面清潔裝置體積大、成本高、機動性低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由動力總成A、承載船體B、垃圾儲藏器C、驅動轉向總成D組成,其中動力總成A中連接軸Ⅰ7的右端與承載船體B中外延體E的孔Ⅰ29活動連接;動力總成A中連接軸Ⅰ7的中部與承載船體B中外延體E的孔Ⅱ33活動連接;動力總成A的電脈沖馬達Ⅱ12固接于承載船體B中支撐體F的凸臺Ⅱ45上。
垃圾儲藏器C置于承載船體B的外延體E中,并由外延體E的左擋板30、后擋板31、右擋板32和承載船體B中支撐體F的凸臺Ⅰ35限位。
驅動轉向總成D的傳輸軸Ⅰ2與承載船體B中支撐體F的后板39的孔Ⅳ40活動連接;驅動轉向總成D的傳輸軸Ⅱ14與承載船體B中支撐體F的后板39的孔Ⅲ37活動連接;驅動轉向總成D的電脈沖馬達Ⅰ3固接于承載船體B中支撐體F的底板42右后部;驅動轉向總成D的電脈沖馬達Ⅲ13固接于承載船體B中支撐體F的底板42左后部。
所述的動力總成A由旋轉葉片Ⅰ4、旋轉葉片Ⅱ5、軸套6、連接軸Ⅰ7、從動輪8、傳動帶9、主動輪10、連接軸Ⅱ11和電脈沖馬達Ⅱ12組成,其中軸套6上設有呈180°設置的凹槽Ⅰ16和凹槽Ⅱ17;旋轉葉片Ⅰ4固接于凹槽Ⅰ16,旋轉葉片Ⅱ5固接于凹槽Ⅱ17;連接軸Ⅰ7左部與軸套6固接,連接軸Ⅰ7右端與從動輪8固接;連接軸Ⅱ11左端與電脈沖馬達Ⅱ12的輸出軸固接,連接軸Ⅱ11右端與主動輪10固接;主動輪10經傳動帶9與從動輪8活動連接。
所述的承載船體B由外延體E和支撐體F組成,其中
外延體E由左擋板30、后擋板31和右擋板32組成,且后擋板31左端與左擋板32后端固接,后擋板31右端與右擋板30后端固接。
左擋板32的前下部設有孔Ⅱ33,左擋板32的前下端d處設有半徑為18.82mm的倒角; 右擋板30的前下部設有孔Ⅰ29,右擋板30的前下端c處設有半徑為18.82mm的倒角。
支撐體F由前左板34、左板36、中板38、后板39孔Ⅳ40、右板41、底板42和前右板43組成,其中:左板36、底板42和右板41的后端與后板39固接,后板39左下角e處設有半徑為10mm的倒角,
后板39右下角f處設有半徑為10mm的倒角,
后板39下部設有孔Ⅲ37和孔Ⅳ40;
前左板34、中板38和前右板43固接形成凹槽44,凹槽44位于左板36、底板42和右板41的中部,凹槽44中設有凸臺Ⅰ35,凹槽44左前部設有凸臺Ⅱ45。
所述的垃圾儲藏箱C由提拉環18、后板19、右板20、下板21、下導板22、垃圾進口23、左板24、上導板25、前板26和上板27組成,其中前板26底邊和下板21前邊之間設有垃圾進口23,提拉環18固接于上板27頂部;上導板25內邊與前板26底邊固接,且上導板25與前板26的夾角α為60°;下導板22內邊與下板21前邊固接,且下導板22與下板21的夾角β為150°,前板26、后板19、左板24、右板20和下板21上所設隔條28的間距L為5-8mm。
所述的驅動轉向總成D由螺旋槳Ⅰ1、傳輸軸Ⅰ2、電脈沖馬達Ⅰ3、電脈沖馬達Ⅲ13、傳輸軸Ⅱ14和螺旋槳Ⅱ15組成,其中電脈沖馬達Ⅰ3輸出端經傳輸軸Ⅰ2與螺旋槳Ⅰ1內端固接;電脈沖馬達Ⅲ13輸出端經傳輸軸Ⅱ14與螺旋槳Ⅱ15內端固接。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
本實用新型有螺旋槳Ⅰ1、螺旋槳Ⅱ15兩個螺旋槳,安裝在底板40上,通過遙控器控制電脈沖馬達Ⅰ3、電脈沖馬達Ⅲ13的旋轉方向和速度,進而控制與它們相連的螺旋槳,最終實現動力的傳輸及行進方向的控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大學,未經吉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5889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液壓驅動式人工雜物打撈船
- 下一篇:水上垃圾收集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