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內拉式單側支模體系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55331.1 | 申請日: | 2017-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21941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26 |
| 發明(設計)人: | 陳晟;黃宏林;陳磊;程光穎;丁賢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11/08 | 分類號: | E04G11/08;E04G17/06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004 | 代理人: | 晁璐松,朱麗巖 |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內拉式單側支模 體系 | ||
1.一種內拉式單側支模體系,搭設在支護樁(1)一側、上下層腰梁之間;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組沿著腰梁長度方向平行間隔設置的豎向支撐(4)、沿著腰梁長度方向搭設在一組豎向支撐(4)外側的豎向模板結構以及沿著豎向、平行間隔連接在豎向支撐(4)與模板結構之間的拉結筋(5);
所述豎向支撐(4)的底端埋設在下層腰梁(3)中,豎向支撐(4)的頂端埋設在上層腰梁(2)中;
所述模板結構的底部支撐在下層腰梁(3)上,模板結構的頂部固定在上層腰梁(2)上;
所述拉結筋(5)其中一端彎折成180°彎鉤、鉤掛在豎向支撐(4)上,拉結筋(5)另一端設有螺紋、固定在模板結構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內拉式單側支模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層腰梁(2)和下層腰梁(3)分別沿著支護樁(1)排列方向、連接在支護樁(1)的同側;
其中上層腰梁(2)位于支護樁(1)的上部,下層腰梁(3)位于支護樁(1)的下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內拉式單側支模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豎向支撐(4)的尺寸直徑×長度為φ48×3.0m~φ48×3.5m的受力鋼管,相鄰兩豎向支撐(4)之間的間距為小于或等于500mm。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內拉式單側支模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結構包括有模板面板(6)、連接在模板面板(6)外側的豎向次背愣(7)以及垂直于次背愣(7)、連接在次背愣(7)外側的主背楞(8);
所述模板面板(6)沿著腰梁長度方向、與一組豎向支撐(4)平行間隔設置,模板面板(6)的頂端固定在上層腰梁(2)的上,模板面板(6)的底端固定在下層腰梁(3)的頂面上;
所述次背愣(7)為木方次背愣;所述木方次背愣有一組,且沿著模板面板(6)的外側面平行間隔布置;
所述主背楞(8)為雙鋼管主背楞;所述雙鋼管主背楞有一組,沿豎向平行間隔布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內拉式單側支模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面板(6)的頂端壓接在上層腰梁(2)自由端的端面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內拉式單側支模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結筋(5)設有彎鉤的一端鉤掛在豎向支撐(4),并與豎向支撐(4)焊接連接,拉結筋(5)設有螺紋的一端通過山型卡和螺母固定在雙鋼管主背楞上。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內拉式單側支模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面板(6)與上層腰梁(2)自由端的端面之間設有間距,模板面板(6)的上端通過預埋在上層腰梁(2)中的預埋件(10)連接,模板面板(6)的下端支設在下層腰梁(3)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一種內拉式單側支模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結筋(5)與模板結構之間還連接有對拉螺桿(9);所述對拉螺桿(9)的直徑與拉結筋(5)相適應,對拉螺桿(9)的一端與拉結筋(5)設有螺紋的一端焊接連接,另一端通過山型卡和螺母固定在雙鋼管主背楞上。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一種內拉式單側支模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埋件(10)為預埋在上層腰梁(2)中的鋼筋束;所述鋼筋束的自由端伸出上層腰梁(2)的自由端,并穿過模板面板(6)的上端,向上傾斜設置。
10.根據權利要求6或8所述一種內拉式單側支模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結筋(5)在每根豎向支撐(4)上沿豎向平行間隔布置,豎向相鄰兩個拉結筋(5)之間的間距小于或等于60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5533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校正超音波掃描器的方法
- 下一篇:寬帶混合的基波和諧波頻率超聲診斷成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