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迷宮式軸承潤滑油端蓋密封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49043.5 | 申請日: | 2017-0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49203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9 |
| 發明(設計)人: | 傅劍輝;向永譚;趙建林;丁君;邵海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J15/447 | 分類號: | F16J15/447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33206 | 代理人: | 胡龍祥 |
| 地址: | 311241***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迷宮 軸承 潤滑油 密封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油泵軸承腔密封結構,具體是一種迷宮式軸承潤滑油端蓋密封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油泵軸承腔密封結構,如,端蓋對裝在其上的隔離器大多只起到固定支撐的作用,其密封性能則全靠隔離器保證。由于油泵在運行時,軸承腔內的潤滑油被甩油環帶起甩到軸承上,這是滑動軸承潤滑的基本方式,但甩油環帶上來的潤滑油也同樣會直接甩到隔離器上,致使隔離器直接暴露在流動的油膜和油霧環境中,大大增加了隔離器的密封負擔,縮短了有效密封壽命,從而導致軸承腔內潤滑油的滲漏或泄漏,影響油泵使用環境及軸承的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提出的技術任務是克服現有油泵軸承潤滑油端蓋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迷宮式軸承潤滑油端蓋密封結構,用以阻擋潤滑油直接流向隔離器,保證密封結構的良好密封性能。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迷宮式軸承潤滑油端蓋密封結構,包括上軸瓦、下軸瓦、上軸承體、下軸承體、軸、兩端蓋;
所述的上軸承體、下軸承體連接緊固成軸承體,所述的軸承體內設有軸承腔;
所述的兩端蓋分別裝配在所述軸承體的兩端用于密封所述的軸承腔;
所述的軸穿過所述的兩端蓋,所述端蓋的外側裝有隔離器;
其特征是:所述的端蓋通過內圓柱面與所述的軸間隙配合,所述端蓋的內圓柱面上設有回油環槽,回油環槽形成一個帶小間隙的迷宮密封結構,所述回油環槽的底部開設有連通所述軸承腔的回油通道。
作為優選技術手段:所述回油環槽的橫斷面為矩形。
作為優選技術手段:所述的端蓋面向所述軸承腔一側的端面上設有導油環槽。導油環槽使甩流到端蓋端面上部的潤滑油沿著導油槽繞過端蓋與軸的間隙流回軸承腔內。
作為優選技術手段:所述的端蓋與軸承體之間置放有密封圈以實現靜密封。
作為優選技術手段:所述端蓋的外圓柱面上設有外環槽,所述的密封圈定位在所述的外環槽內。
作為優選技術手段:所述內圓柱面的軸向長度為所述端蓋軸向總厚度的1/3-1/2。
作為優選技術手段:所述回油通道的軸向寬度為所述回油環槽寬度的3-4倍。
作為優選技術手段:所述端蓋的外圓柱面上設有徑向突出的環筋,所述的軸承體上設有徑向環槽,所述的環筋位于所述的徑向環槽內實現所述端蓋的軸向定位。
作為優選技術手段:所述的端蓋與軸承體之間裝配有定位銷以實現所述端蓋的徑向定位。
作為優選技術手段:所述隔離器由動環、靜環和浮動環組成,所述動環靜密封固定在軸上以隨軸旋轉,所述的靜環靜密封固定在所述的端蓋上,所述的浮動環裝配在所述的動環和靜環之間實現動密封。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當設備運行軸轉動時,端蓋阻擋了由甩油環帶上來的潤滑油甩到隔離器上,甩到端蓋端面上部的潤滑油沿著導流槽繞過轉動軸流回軸承腔,帶有回油環槽的間隙結構形成迷宮密封阻擋了軸上的潤滑油流向隔離器,當有潤滑油流入間隙時,回油環槽內截留聚集的潤滑油通過回油通道流回軸承腔。該端蓋密封結構有效阻擋了潤滑油直接甩到隔離器上,減少了隔離器的密封負擔,保證了密封結構的密封性能,阻擋了潤滑油的外泄,延長了潤滑油更換周期和軸承使用壽命,節約了使用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迷宮式軸承潤滑油端蓋密封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部結構放大圖;
圖中標號說明:
01-軸瓦組件:11-上軸瓦,12-下軸瓦;
02-軸承體:21-上軸承體,22-下軸承體,23-軸承腔,24-徑向環槽;
03-軸;
04-端蓋:41-內圓柱面,42-回油環槽,43-回油通道,44-導油環槽,45-密封圈,46-外環槽,47-環筋,L-內圓柱面的軸向長度,H-端蓋軸向總厚度,W1-回油通道的軸向寬度,W2-回油環槽寬度;
05-隔離器;
06-定位銷;
07-甩油環。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迷宮式軸承潤滑油端蓋密封結構包括上軸瓦11、下軸瓦12、上軸承體21、下軸承體22、軸03、兩端蓋04:
上軸承體21、下軸承體22連接緊固成軸承體02,軸承體02內設有軸承腔2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4904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