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曝氣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46534.4 | 申請日: | 2017-0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57307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01 |
| 發明(設計)人: | 仲云霞;丁亞林;孫丙合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聚邦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08 | 分類號: | C02F3/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曝氣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污水處理,主要以生化為主。生化即離不開曝氣供氧,現有技術主要的供氧方式為微孔曝氣、穿孔曝氣等方式。
微孔曝氣主要在曝氣風管上均勻的安裝微孔曝氣器,進行均勻布氣。這種方式在活性污泥法和以彈性填料為主體的生物接觸氧化法中應用比較廣泛。但是在以懸浮填料為主體的生物膜法工藝中,單純的微孔曝氣對懸浮填料的曝氣效果相對較差,一是微孔曝氣器曝氣比較均勻,使水流處于層流與紊流之間,沒有上下大幅度的波動,對于已經掛膜了的懸浮填料而言,較平靜的水流波動,會使懸浮填料波動緩慢,形成靠近水層下部曝氣量較大,靠近水流中部曝氣量不足,而導致曝氣不均勻。二是微孔曝氣器單位面積曝氣量較小,滿足不了高負荷填料對氧氣的需求,容易使處理效果降低。
穿孔曝氣管曝氣主要是將曝氣管上均勻穿孔,穿孔大小2-3mm,將穿孔曝氣管均勻布置在池底,在活性污泥法中使用比較廣泛,曝氣量大,曝氣效率較低。但是在以懸浮填料為主體的生物膜法工藝中,單純的穿孔曝氣對懸浮填料的曝氣效果不佳,曝氣效率低,滿足不了高負荷填料對氧氣的需求,降低懸浮填料的使用性能。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懸浮填料為主體的生物膜工藝中的新型曝氣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曝氣裝置,包括進氣主管,所述進氣主管連接第一進氣支管,所述第一進氣支管為矩形結構,所述第一進氣支管內連接奇數個第二進氣支管,所述第一進氣支管與第二進氣支管交錯布置小型穿孔曝氣管、微孔曝氣器,所述第一進氣支管與第二進氣支管上均布設有管道支架。
上述的新型曝氣裝置,所述第二進氣支管至少設有一個、且所述第二進氣支管設置數量為奇數個。
上述的新型曝氣裝置,所述第二進氣支管橫向布置于第一進氣支管中,所述第一進氣支管與第二進氣支管通過三通連接。
上述的新型曝氣裝置,所述小型穿孔曝氣管與微孔曝氣器均布設置于同一水平面、且所述小型穿孔曝氣管與微孔曝氣器設置相等數量個。
上述的新型曝氣裝置,所述小型穿孔曝氣管與第一進氣支管安裝角度為30°-60°。
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新型曝氣裝置,所述第一進氣支管為一體成型的矩形結構。
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新型曝氣裝置,所述第一進氣支管由四根管道組成、拐角處通過彎頭連接組成矩形結構。
本實用新型新型曝氣裝置的優點是:
1、本實用新型新型曝氣裝置,通過小型穿孔曝氣管與微孔曝氣器間歇布置,使來水處于湍流與紊流狀態之間,不斷變化的水流狀態使懸浮填料流動處于湍流與穩流之間,使填料接受的曝氣量比較均勻,同時避免了填料因相對靜止產生的粘連現象。
2、本實用新型新型曝氣裝置,通過小型穿孔曝氣管與曝氣支管傾斜安裝,使懸浮填料根據處于波動與穩定狀態,相對穩定的暫緩狀態,促使填料生物膜的生長與固定,能夠進一步的縮短填料的掛膜時間,提高填料的去除污染物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一種新型曝氣裝置,包括進氣主管1,所述進氣主管1連接第一進氣支管2,所述第一進氣支管2為矩形結構,所述第一進氣支管2內連接奇數個第二進氣支管8,所述第一進氣支管2與第二進氣支管8交錯布置小型穿孔曝氣管3、微孔曝氣器4,所述第一進氣支管2與第二進氣支管8上均布設有管道支架5。所述第二進氣支管8至少設有一個、且所述第二進氣支管8設置數量為奇數個。所述第二進氣支管8橫向布置于第一進氣支管2中,所述第一進氣支管2與第二進氣支管8通過三通6連接。所述小型穿孔曝氣管3與微孔曝氣器4均布設置于同一水平面、且所述小型穿孔曝氣管3與微孔曝氣器4設置相等數量個。所述小型穿孔曝氣管3與第一進氣支管2安裝角度為30°-60°。所述第一進氣支管2為一體成型的矩形結構。
實施例二,如圖1所示,在實施例一基礎上,所述第一進氣支管2也可以由四根管道組成、拐角處通過彎頭7連接組成矩形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聚邦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青島聚邦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4653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