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屋面雨水收集分流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45894.2 | 申請日: | 2017-0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58006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01 |
| 發明(設計)人: | 王旭;戎貴文;沈齊婷;鄭青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4D13/00 | 分類號: | E04D13/00;E03B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屋面 雨水 收集 分流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雨水源頭減排與控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屋面雨水收集分流結構。
背景技術
城市內澇災害與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全世界范圍內亟需解決的問題。近些年,每逢雨季,各地城市輪番上演“城市看海”的景象,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和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而暴雨過后又很快陷入干燥缺水的窘境,熱島效應顯著。根據水利部官方統計數據,我國當前水資源短缺情況十分突出,淡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全世界范圍內名列第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這一系列現象充分反映了當前水資源利用方式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從而使得城鎮化發展與自然環境和諧穩定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凸顯,嚴重制約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屋面雨水收集利用已經成為一種解決當前水資源利用問題的新興技術,在實現雨水源頭減排與控制,減輕城市雨洪災害的同時,還可以提高雨水資源的利用率,緩解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屋面雨水收集分流結構,克服現有屋面雨水收集利用過程中存在的降雨初期所含污染物較多的雨水無法自動分流的不足,提高收集雨水的水質,促進雨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一種屋面雨水收集分流結構,主體包括屋面集雨板、分流口、上邊沿、下邊沿、上導墻和下導墻。
所述屋面集雨板置于屋頂之上,屋面集雨板在其下部位置留有分流口,在分流口正下方放置有棄水箱,屋面集雨板末端的正下方放置有儲水箱;所述上邊沿和下邊沿分別設置在分流口上下端的兩側,上邊沿、下邊沿的兩側分別設有上導墻和下導墻。
所述分流口為豎直窄縫結構,分流口長度為屋面集雨板寬度的80%~90%,分流口寬度為2厘米,在達到初期雨水分流目的的同時減少中后期雨水的棄流量損失。
所述上邊沿采用挑流鼻坎的結構設計。
所述下邊沿采用弧形結構,下邊沿頂端高程低于上邊沿頂端高程,下邊沿末端與屋面集雨板平滑連接。
所述上導墻和下導墻分別設置在上邊沿、下邊沿的左右兩側,對屋面集雨板徑流雨水流動過程進行導流。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屋面雨水收集分流結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中的分流口為豎直窄縫結構,在降雨初期降雨強度較小時,雨水在屋面匯流的速度較慢,對大氣進行淋洗后產生的含有較多污染物的初期雨水經分流口進入棄水箱,棄水箱中的雨水引入市政污水管網或經過地面土壤過濾、吸附、離子交換、沉淀及生化作用后補給地下水。在降雨活動中后期降雨強度較大時,由于雨水匯流后流速較大,雨水通過上邊沿的挑流鼻坎結構進行挑流時能夠產生更大的挑距,從而使中后期雨水越過分流口,沿著下邊沿流動并最終落入儲水箱,儲水箱中雨水能夠供給居民的一般性生活用水,本實用新型根據降雨初期與中后期的屋面徑流大小差異,利用雨水自身慣性巧妙地實現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的分離、分流,有助于雨水的潔凈收集與利用,應用前景廣闊。
(2)本實用新型中的下邊沿采用弧形結構,下邊沿末端與屋面集雨板平滑連接,該設計能夠有效減少通過上邊沿的挑流鼻坎結構挑流的雨水在跌落到下邊沿時產生的飛濺的現象,提高雨水收集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屋面雨水收集分流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屋面雨水收集分流結構及附屬設備結構示意圖。
圖中:1-屋面集雨板;2-分流口;3-上邊沿;4-下邊沿;5-上導墻;6-下導墻;7-棄水箱;8-儲水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至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屋面雨水收集分流結構,主體包括屋面集雨板1、分流口2、上邊沿3、下邊沿4、上導墻5和下導墻6,屋面集雨板1置于屋頂之上,屋面集雨板1在其下部位置留有分流口2,分流口2正下方設置棄水箱7,上邊沿3、下邊沿4分別位于分流口2的上下兩側,上邊沿3、下邊沿4兩側分別設置上導墻5和下導墻6,屋面集雨板1底部的正下方設置儲水箱8,棄水箱7和儲水箱8均放置在屋頂。
本實施例中,在降雨活動初期,雨水在降落到屋面集雨板1之前對大氣中的污染物質進行淋洗,因而初期雨水中含有的雜質較多,水質條件較差,由于降雨活動初期的降雨強度較小,雨水在屋面匯流的速度較慢,在通過上邊沿3的挑流鼻坎結構進行挑流時所獲得的挑距較小,無法越過分流口2,雨水僅能通過分流口2流進棄水箱7中,最終可將這部分水質較差的初期雨水引入市政污水管網,送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理工大學,未經安徽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4589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屋面通風排水裝置
- 下一篇:一種建設海綿城市用環保型生態屋頂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