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背壓純凝雙模式熱力系統及乏汽余熱利用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43578.1 | 申請日: | 2017-0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585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01 |
| 發明(設計)人: | 楊德榮;潘衛東;程青春;朱振榮;鄧廣琳;羅萌;于劍鋒;王超;王靈梅;孟恩隆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漳澤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電力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山西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1D15/10 | 分類號: | F01D15/10;F01K11/02;F01K1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郭俊霞 |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背壓純凝 雙模 熱力 系統 余熱 利用 | ||
1.一種背壓純凝雙模式熱力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機中壓缸、汽輪機組、換熱器、加熱裝置和發電機,所述汽輪機組具有進汽口和排汽口,所述主機中壓缸通過第一管道與所述汽輪機組的進汽口連通,所述汽輪機組的排汽口通過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分別與所述換熱器和所述加熱裝置連通,所述第二管道設有第一閥門,所述第三管道設有第二閥門,所述汽輪機組的輸出端與所述發電機的輸入端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壓純凝雙模式熱力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輪機組包括小汽輪機、前置小機和離合器,所述小汽輪機的進汽端通過第四管道與所述第一管道連通,所述第四管道設有第三閥門,所述前置小機的進汽端通過第五管道與所述第一管道連通,所述第五管道設有第四閥門,所述前置小機的排汽端與所述小汽輪機的進汽端通過第六管道連通,所述第六管道設有第五閥門,所述汽輪機組的排汽口設置于所述小汽輪機的排汽端,所述前置小機與所述小汽輪機通過所述離合器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壓純凝雙模式熱力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汽輪機與所述發電機之間設有變速箱,所述小汽輪機的輸出端與所述變速箱的輸入端連接,所述變速箱的輸出端與所述發電機的輸入端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壓純凝雙模式熱力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合器為同步自動離合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壓純凝雙模式熱力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輪機組包括調節級組、旁通級組和通用級組,所述調節級組的進汽端與所述第一管道連通,所述調節級組的排汽端與所述旁通級組的進汽端連通,所述調節級組的排汽端與所述通用級組的進汽端通過通道連通且所述通道設有旁通閥,所述旁通級組的排汽端與所述通用級組的進汽端連通,所述汽輪機組的排汽口設置于所述通用級組的排汽端,所述汽輪機組的輸出端與所述發電機的輸入端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背壓純凝雙模式熱力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設有第六閥門。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壓純凝雙模式熱力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裝置為熱網加熱器或熱泵。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壓純凝雙模式熱力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為凝汽器或尖峰冷卻器。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壓純凝雙模式熱力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為排汽裝置。
10.一種乏汽余熱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9任意一項所述的背壓純凝雙模式熱力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漳澤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電力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山西大學,未經山西漳澤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電力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山西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43578.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便攜式礦山動力災害監測裝置
- 下一篇:一種帶支管的蝸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