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海底石油管道堵漏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25041.2 | 申請日: | 2017-0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49350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9 |
| 發明(設計)人: | 張志明;鄭彭軍;王新滿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L55/18 | 分類號: | F16L55/18;F16L55/168 |
| 代理公司: | 寧波奧圣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3226 | 代理人: | 方小惠 |
| 地址: | 315211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海底 石油 管道 堵漏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堵漏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海底石油管道堵漏裝置。
背景技術
全球油氣工業在海洋中如火如荼開展,茫茫大海中矗立起越來越多的油氣鉆井平臺,海底蜿蜒曲折的油氣管道,成為全球能源運輸動脈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隨著海底油氣管道不斷延伸變長,管道破裂泄漏的風險也悄然增加,成為海洋溢油事故的原因之一。在發生管道溢油事件后,為了保證海底石油運輸的正常運行,需要對石油管道進行堵漏。由于石油管道中石油的存在,焊接封堵并不適用,目前通常使用機械式覆蓋包裹方式對石油管道的泄露處進行修補,但一般包裹并不嚴實,堵漏效果較差,并且該堵漏操作過程比較復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堵漏效果好,且堵漏操作過程簡單的海底石油管道堵漏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海底石油管道堵漏裝置,包括金屬支架、第一連接桿、第一強磁體、第二強磁體、第二連接桿和手柄,所述的金屬支架包括第一豎桿、第二豎桿和橫桿,所述的第一豎桿和所述的第二豎桿間隔設置,所述的橫桿連接所述的第一豎桿和所述的第二豎桿,所述的第一強磁體和所述的第二強磁體位于所述的第一豎桿和所述的第二豎桿之間,所述的第一強磁體的內表面和所述的第二強磁體的內表面為直徑相同的弧形面,所述的第一強磁體的內表面和所述的第二強磁體的內表面的直徑等于海底石油管道的外徑,所述的第一強磁體的內表面和所述的第二強磁體的內表面對稱設置,所述的第一連接桿安裝在所述的第一豎桿上,所述的第一連接桿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一強磁體連接,所述的第一連接桿的另一端和所述的手柄連接,所述的第二強磁體和所述的第二連接桿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二連接桿的另一端設置在所述的第二豎桿上,所述的第一強磁體的內表面設置有膨化層,所述的膨化層的材料為氫化丁腈橡膠,所述的膨化層的厚度為10mm~11mm。
所述的第一強磁體的外表面設置有第一螺紋孔,所述的第一連接桿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外螺紋,所述的第一連接桿的一端設置在所述的第一螺紋孔內,所述的第一連接桿和所述的第一豎桿之間為螺紋連接,所述的第二強磁體的外表面設置有第二螺紋孔,所述的第二連接桿的一端設置有第二外螺紋,所述的第二連接桿的一端設置在所述的第二螺紋孔內。該結構中,可以通過調整第一連接桿來調整第二強磁體的位置,操作簡單,保證第二強磁體與深海管道的貼合。
所述的第一豎桿、所述的第二豎桿和所述的橫桿三者一體成型連接。該結構保證金屬支架的穩固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通過設置金屬支架、第一連接桿、第一強磁體、第二強磁體、第二連接桿和手柄,金屬支架包括第一豎桿、第二豎桿和橫桿,第一豎桿和第二豎桿間隔設置,橫桿連接第一豎桿和第二豎桿,第一強磁體和第二強磁體位于第一豎桿和第二豎桿之間,第一強磁體的內表面和第二強磁體的內表面為直徑相同的弧形面,第一強磁體的內表面和第二強磁體的內表面的直徑等于海底石油管道的外徑,第一強磁體的內表面和第二強磁體的內表面對稱設置,第一連接桿安裝在第一豎桿上,第一連接桿的一端和第一強磁體連接,第一連接桿的另一端和手柄連接,第二強磁體和第二連接桿的一端連接,第二連接桿的另一端設置在第二豎桿上,第一強磁體的內表面設置有膨化層,膨化層的材料為氫化丁腈橡膠,膨化層的厚度為10mm~11mm,使用時,第一強磁體和第二強磁體吸附固定在深海管道上,第一強磁體的內表面附著的膨化層和深海管道的泄露處貼合,第二強磁體的內表面和深海管道的外壁貼合,深海管道的泄露處的石油與膨化層接觸,膨化層膨脹將深海管道的泄露處完全密封,有效阻滯石油泄露,堵漏效果好,且堵漏操作過程簡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大學,未經寧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2504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