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人孔井泄漏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24762.1 | 申請日: | 2017-0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30881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2 |
| 發明(設計)人: | 畢瑞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匯贏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3/38 | 分類號: | G01M3/38;B67D7/7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1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人孔井 泄漏 檢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泄漏檢測領域,具體的說涉及該領域中的一種用于加油站人孔井的泄漏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開始越來越關注各種環境問題。加油站人井內的含油管線有可能在地震等自然災害和腐蝕的作用下而發生泄漏,美國環保署EPA 統計數據表明鋼制管線發生泄漏的平均年限為17 年。如果泄漏不能及時被發現,不僅會造成直接的安全隱患和經濟損失,還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對環境和人的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因此,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的同時還要加強人井的泄漏監測。
目前,國內外泄漏檢測的方法包括自動罐計量法、手動罐計量法、土壤油氣監測法、地下水監測法和盤存核驗法等多種。其中,自動罐計量法、手動罐計量法和盤存核驗法都屬于間接測漏法,使用液位計或手動量尺通過核實儲油罐內油品在一段時間內總量的變化來判斷是否存在泄漏。在實際應用中,由于受液位計精度和其它現場環境因素影響往往不能準確及時地檢測出少量泄漏,而且必要時還需停止加油站運營才能進行檢測。土壤油氣監測法和地下水監測法均屬于對泄漏出的油品的直接檢測,比較直接和準確,而且不會影響加油站的正常運營。但是,加油站對土壤油氣監測法和地下水監測法的使用往往僅限建立觀測井,通過人工不定期取土壤或地下水樣品分析是否含有油品,從而判斷是否存在泄漏,往往費時費力且不能連續檢測。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對人孔井內是否存在漏油進行檢測的泄漏檢測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人孔井泄漏檢測裝置,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的檢測裝置包括設置于人孔井底面最低點處的傳感器座,所述傳感器座的內部為空腔,在傳感器座的頂部設置透光孔并安裝液體傳感器,其中液體傳感器的紅外探針沿豎向方向伸入空腔內并對準空腔底部,在傳感器座的根部則設置引流孔使其空腔與外界相通;所述的檢測裝置還包括帶工字夾的器件盒,所述器件盒的輸入接口通過鵝頸管與傳感器座的頂部相連,器件盒內設置控制電路及為之供電的電源,所述的控制電路包括電源管理單元、信號接收單元、中央控制單元和通信單元,其中電源管理單元通過鵝頸管內的電線與傳感器座頂部的液體傳感器電連接以便為它供電,信號接收單元通過鵝頸管內的電線與傳感器座頂部的液體傳感器電連接以便接收它傳來的信號,中央控制單元與電源管理單元電連接以便向其發送電源通斷指令、與信號接收單元電連接以便接收傳來的信號、與通信單元電連接以便與外界通信,通信單元的通信端口露出器件盒外、通信天線安裝于器件盒的外殼上。
進一步的,所述的器件盒內壁貼有保溫泡棉。
進一步的,所述的電源為鋰電池或者超級電容。
進一步的,所述的中央控制單元為單片機。
進一步的,所述鵝頸管的外表面包覆一層保護套。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人孔井泄漏檢測裝置,為了適應人孔井內空間狹小的特點,將傳感器座和器件盒通過鵝頸管連接在一起,這樣在把傳感器座設置于人孔井底面最低點處后,可以根據需要適當掰動鵝頸管,從而通過工字夾把器件盒掛到人孔井內壁的適當位置。鵝頸管的外表面包覆一層防水、防油、耐腐蝕的保護套,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人孔井泄漏檢測裝置,如果人孔井內漏入液體,會流入底面最低點處的傳感器座空腔內,液體傳感器的紅外探針向空腔底部發出紅外光,根據反射光的情況判斷空腔底部是否有液體,如果有液體的話是水還是油,從而對人孔井的泄漏情況進行及時準確的檢測。
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人孔井泄漏檢測裝置,自帶通信單元,檢測結果可以通過通信單元實時傳至上位機,方便數據收集。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所公開的人孔井泄漏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所公開的人孔井泄漏檢測裝置的電路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匯贏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青島匯贏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2476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