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改變鏈齒結構的塑鋼拉鏈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22317.1 | 申請日: | 2017-0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30100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14 |
| 發明(設計)人: | 陳進通 | 申請(專利權)人: | 宏大拉鏈(中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4B19/06 | 分類號: | A44B19/06;A44B19/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張應 |
| 地址: | 2153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改變 結構 塑鋼 拉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拉鏈結構,尤指一種改變鏈齒結構的塑鋼拉鏈。
背景技術
傳統塑鋼拉鏈的鏈齒,通常是以鏈齒上半部與鏈齒下半部具有對稱形狀的方式成形居多;然而,為了提高鏈齒的美感或觸感等因素,仍有使鏈齒上半部與鏈齒下半部形成為非對稱的不同形狀,例如:公告號為I473580的中國臺灣專利、公告號為I468122的中國臺灣專利及公告號為I384957的中國臺灣專利,都揭示出塑鋼拉鏈鏈齒的上半部與下半部是互不相同形狀的例子。
由上述案例可發現,因布帶夾持部的錐面部與布帶夾持部上表面接合處的夾角為鈍角設計,導致在脫模時,產生不易脫模或脫模后所述處崩解而影響整體結構等問題,另一方面,除了前述鈍角的問題之外,還有,由于錐面部是呈斜面的設計,導致鏈齒上半部在固著于拉鏈布帶上時的固著強度較弱,使得鏈齒上半部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剝離,因而導致拉鏈質量不佳的問題產生,因此以上兩個問題點,確實有改善的必要。
有鑒于此,要如何解決上述的問題,發展出一種固著強度較高且容易脫模,又外觀如金屬制拉鏈鏈齒的外觀的塑鋼拉鏈,便成為本實用新型創作者的意念與研究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變鏈齒結構的塑鋼拉鏈,固著強度較高且容易脫模,又外觀如金屬制拉鏈鏈齒的外觀。
為解決上述問題及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共有兩種,第一種技術手段:為一種改變鏈齒結構的塑鋼拉鏈,其包括:一對相互對應設置的拉鏈布帶;以及數個相互交錯排列設置于所述拉鏈布帶相對內側處的鏈齒本體;所述鏈齒本體是塑料射出成型,其包含有相對應設置的一上鏈齒及一下鏈齒,所述上鏈齒的一端為上夾持部,另一端是由所述上夾持部一端水平延伸而出的上嚙合部,而所述下鏈齒的一端是與所述上夾持部對應設置的下夾持部,另一端是與所述下夾持部對應連接的下嚙合部,所述下嚙合部與所述下夾持部之間形成一窄徑的頸部;所述上夾持部表面兩側分別向外凸出有一倒角,所述倒角分別向下延伸有一直面的側壁,所述側壁與所述上夾持部的表面垂直;所述上嚙合部的上表面為一下降傾斜面,且下降傾斜面的寬度是由所述上夾持部的連接端朝前方的自由端逐漸縮小,形成三角形的形狀,上嚙合部的高度是由所述上夾持部的連接端朝前方的自由端逐漸下降傾斜,使上嚙合部的尾端高度低于上夾持部的高度。
更優選的是,上夾持部的寬度等于下夾持部的寬度,使所述上夾持部與所述下夾持部形成左右對齊。
更優選的是,所述上嚙合部的左右兩側處具有塊狀凸出的突翼。
第二種技術手段:為一種改變鏈齒結構的塑鋼拉鏈,其包括:一對相互對應設置的拉鏈布帶;以及數個相互交錯排列設置于所述拉鏈布帶相對內側處的鏈齒本體;所述鏈齒本體是塑料射出成型,其包含有相對應設置的一上鏈齒及一下鏈齒,所述上鏈齒的一端為上夾持部,另一端是由所述上夾持部一端水平延伸而出的上嚙合部,而所述下鏈齒的一端是與所述上夾持部對應設置的下夾持部,另一端是與所述下夾持部對應連接的下嚙合部,所述下嚙合部與所述下夾持部之間形成一窄徑的頸部;所述上夾持部表面兩側分別向外凸出有一倒角,所述倒角分別向下延伸有一直面的側壁,所述側壁與所述上夾持部的表面垂直;所述上嚙合部的上表面為一平面,并與所述上夾持部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平面的寬度是由所述上夾持部的連接端朝前方的自由端逐漸縮小,形成三角形的形狀,所述上嚙合部的高度與所述上夾持部的高度相同。
更優選的是,所述上夾持部的寬度等于所述下夾持部的寬度,使所述上夾持部與所述下夾持部形成左右對齊。
更優選的是,所述上嚙合部的左右兩側處具有塊狀凸出的突翼。
根據上述兩種技術手段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能獲得的作用及功能如下:
第一點:通過倒角的設計,使鏈齒本體具有容易脫模的效果,并且在脫模時,所述倒角處不會有磨損崩解的情形發生。
第二點:通過將上夾持部的兩側面制成垂直面的設計,能提高上夾持部對拉鏈布帶的固著強度,使上夾持部的固著狀態更為穩定,以避免鏈齒本體的上鏈齒受外力影響而剝離。
第三點:通過將上嚙合部的上表面制成平面的設計,可減少與滑楔內端面的磨損,進而提高鏈齒本體的耐磨性,以延長鏈齒本體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鏈齒本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鏈齒本體的側面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鏈齒本體的前側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宏大拉鏈(中國)有限公司,未經宏大拉鏈(中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2231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