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帶測量頭的深度千分尺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20121777.2 | 申請日: | 2017-0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791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08 | 
| 發(fā)明(設計)人: | 郝國鋒;張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大眾萬佳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3/18 | 分類號: | G01B3/18 |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達專利代理有限公司14101 | 代理人: | 江淑蘭 |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測量 深度 千分尺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測量頭的深度千分尺,屬機械加工測量工具的設計與制造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機械加工過程中,常會遇到帶有內孔、內槽的機械零件,有的機械零件帶有孔中孔、槽中槽,常用游標卡尺、深度尺、深度千分尺測量孔的深度和槽的高度,但由于孔中孔、槽中槽內沒有定位基準面,有的基準面在孔中孔的中間部位,或槽中槽的中間部位,深度千分尺進入孔中無法找到基準,完成不了測量,給機械零件的加工造成了困難,極大的影響了機械零件的加工制造。
發(fā)明內容
發(fā)明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目的是針對背景技術的狀況,針對深度千分尺的結構特征,在深度千分尺的測量部位增設測量頭,測量頭一面為圓弧面,一面為平直面,測量時平直面與孔中孔或槽中槽的臺階面接觸,深度千分尺的微分筒旋緊,以準確的測量孔中孔、槽中槽的深度或高度。
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主要結構包括:基座、定位鎖緊機構、固定套管,微分筒、測力機構、棘輪、固定螺栓、深度刻度值、微分刻度值、測量桿、測量頭、弧面部、平面部;
帶測量頭的深度千分尺為長桿形,在基座的右部連接定位鎖緊機構,定位鎖緊機構的右部連接固定套管,并由固定螺栓固定,固定套管上設有深度刻度值;在固定套管的右部連接微分筒,微分筒上設有微分刻度值;微分筒的右部連接測力機構,測力機構右部設有棘輪;在基座的左部垂直設有測量桿,測量桿的左部連接測量頭。
所述的測量頭,左部為弧面部、右部為平面部,平面部與測量頭的中心線垂直,其垂直角為90°。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與背景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先進性,是針對機械零件的孔中孔、槽中槽深度測量難的情況,在深度千分尺的測量桿上增設測量頭,測量頭一面為弧面部,一面為平面測量面,測量面為垂直面,垂直角為90°,此裝置設計先進,數據精確翔實,安裝使用方便,測量精度高,測量誤差≤0.002mm,是十分先進的帶測量頭的深度千分尺。
附圖說明
圖1、帶測量頭的深度千分尺整體結構圖
圖2、圖1的A-A剖面圖
圖3、圖1的左側視圖
圖4、測量頭結構圖
圖5、帶測量頭的深度千分尺測量狀態(tài)圖
圖中所示,附圖標記清單如下:
1、基座,2、定位鎖緊機構,3、固定套管,4、微分筒,5、測力機構,6、棘輪,7、固定螺栓,8、深度刻度值,9、微分刻度值,10、測量桿,11、測量頭,12、弧面部,13、平面部,14、機械零件,15、第一內孔,16、第二內孔,17、第三內孔,18、機械零件端面。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圖1、2、3所示,為帶測量頭的深度千分尺整體結構圖,各部位置、連接關系要正確,安裝牢固。
帶測量頭的深度千分尺為長桿形,在基座1的右部連接定位鎖緊機構2,定位鎖緊機構2的右部連接固定套管3,并由固定螺栓7固定,固定套管3上設有深度刻度值8;在固定套管3的右部連接微分筒4,微分筒4上設有微分刻度值9;微分筒4的右部連接測力機構5,測力機構5上設有棘輪6;在基座1的左部垂直設有測量桿10,測量桿10的左部連接測量頭11。
圖4所示,為測量頭結構圖,測量頭11的左部為弧面部12,測量頭11的右部為平面部13,平面部13與測量頭11的中心線垂直,其垂直角為90°。
測量頭11用工具鋼制作,并經淬火、磨制,其測量部位的垂直角為90°±2',表面粗造度Rg 0.08-0.16um。
圖5所示,為帶測量頭的深度千分尺測量狀態(tài)圖,在機械零件14內設有第一內孔15、第二內孔16、第三內孔17;測量機械零件14內的第三內孔至端面18之間的深度;將深度千分尺的測量頭11深入第三內孔17內,測量頭11的平面部13與第三內孔17的內臺階接觸,旋轉深度千分尺的微分筒4、棘輪6,讀出測量數值,即完成了內孔的深度測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大眾萬佳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山西大眾萬佳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2177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