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滲透反應墻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14986.4 | 申請日: | 2017-0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21286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科綠洲(北京)環境咨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00 | 分類號: | C02F1/00;C02F101/2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滲透 反應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地下水污染修復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它涉及一種滲透反應墻。
背景技術
重金屬污染水體和土壤是當今面臨的嚴峻環境問題之一,其中Cr(VI)是已被研究證實的“三致”污染物。我國《飲用凈水水質標準》規定Cr(VI)標準為≤0.05mg/L。我國許多地方的地下水中Cr(VI)嚴重超標,如青海海北化工廠粗放生產導致的地下水六價鉻濃度高達1147mg/L。
可滲透反應墻(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PRB)技術是一種為達到一定環境污染治理目標而將特定反應介質安裝在地面以下的污染處理系統,它阻斷污染帶、將其中的污染物轉化為環境可接受的形式,但不破壞地下水流動性。大量研究證實,PRB可以除去地下水中共存的重金屬(如Cr6+)和有機物(如苯、乙苯、二甲苯和多氯聯苯等)。
目前常見的滲透反應墻的結構如授權公告號為CN205710108U的中國專利公開的結構,包括沿地下水流向依次設置的石英砂層、含水層和可滲透反應層。水流依次通過上述各層后于滲透填料反應而被凈化,然而由于各層厚度有限且水流徑直穿過各層的時間以及路徑較短,水中的污染物不容易充分與反應層中的滲透填料充分反應,影響凈化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滲透反應墻,其能夠增加水流與填料的接觸面積,有利于水中的污染物與滲透填料更加充分的反應,提高凈化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滲透反應墻,包括沿地下水流向依次設置的上游滲透進水層、上游滲透反應層、上游隔水板、中段滲透反應層、下游隔水板、下游滲透反應層以及下游滲透出水層,所述上游隔水板靠近其一個側邊處開設有若干上游透水孔,所述下游隔水板遠離上游透水孔的一個側邊處開設有若干下游透水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水流透過上游滲透進水層并與上游滲透反應層進行初步反應后,集中到上游透水孔處進入中段滲透反應層而不能徑直穿過上游隔水板,加長了水流的流通路徑;水流從上游透水孔到達下游透水孔的過程中,從中段透水反應層的一邊到達另一邊,增加了二次反應的反應路徑;水流從下游透水孔流出與下游滲透反應層反應后通過下游滲透出水層流出而結束凈化,整個過程中大大加長了水流的流通路徑并通過三次反應,增加了水流與各反應層中反應填料的的接觸面積,有利于水中的污染物與滲透填料更加充分的反應,提高凈化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上游隔水板成向下游滲透出水層凹陷的弧形設置,所述下游隔水板與所述上游隔水板形狀相同且相互平行。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一方面加長了上游透水孔與下游透水孔之間的路徑,提高二次反應的反應時長;另一方面使水流不容易從隔水板的兩端流出而擴散到周邊土壤中。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上游滲透反應層包括若干根垂直設置在上游滲透進水層與上游隔水板之間用于填充反應填料的填料管。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水流通過填料管從上游滲透反應層到達上游隔水板,一方面起到導流作用而使水流不容易從上游滲透反應層的兩端流出而擴散到周邊土壤中;另一方面多跟填料管增加整體結構的強度,減少長期運行過程中因機械強度下降而引起的地面塌陷的情況發生。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填料管之間填充有土壤。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填料管之間不容易發生相對滑動,有利于保證整體結構的強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填料管面對所述上游滲透進水層的一端設置成喇叭狀管口,所述喇叭狀管口的大端與所述上游滲透進水層貼合。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有利于引導水流進水填料管內,減少從填料管之間通過的水流量。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填料管內填充有作為反應填料的Fe-Cu雙金屬顆粒。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不容易發生板結、堵塞等情況,并且能夠提高反應效率。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中段滲透反應層與所述下游滲透反應層均為零價鐵顆粒層。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零價鐵顆粒相對Fe-Cu雙金屬顆粒價格較低,將其設置在Fe-Cu雙金屬顆粒的下游,降低整體造價的同時減少整體板結、堵塞情況的發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科綠洲(北京)環境咨詢有限公司,未經中科綠洲(北京)環境咨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1498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蜂窩網的低延遲通信的方法和裝置
- 下一篇:一種制冷低溫水水質凈化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