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生活污水管道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07613.4 | 申請日: | 2017-0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67170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31 |
| 發明(設計)人: | 彭美誠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中皇環保產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00 | 分類號: | C02F1/00;E03F1/00;E03F3/00;E03F3/04;E03F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瑞聯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鄭自群 |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雨水收集池 抽水管 污水管 側邊 本實用新型 雨水收集口 管道系統 生活污水 上蓋板 溢流口 雨水收集管 最大化利用 上封蓋 溢流管 下端 雨水 阻擋 水資源 分流 節約 垃圾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生活污水管道系統,包括雨水收集口、雨水收集池和污水管,所述雨水收集口位于雨水收集池的上方,所述污水管位于雨水收集池側邊的下方,所述雨水收集池的側邊上方設置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與污水管通過溢流管連接。所述雨水收集池的側邊設置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下端位于雨水收集池的底部,所述抽水管的上方位于雨水收集池的上方。所述抽水管的上方設置有抽水管上封蓋。所述雨水收集池的上方設置有上蓋板,所述上蓋板的下方設置有垃圾阻擋網,所述雨水收集池通過雨水收集管與雨水收集池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能夠無法實現雨污分流的情況下最大化利用雨水,節約水資源。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市政污水處理,尤其涉及一種生活污水管道系統。
背景技術
水資源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變得寶貴,現代社會中城市中的用水量很大,產生的污水也很多。單是現有技術中的城市污水管道系統大都沒有采用雨污分流處理,一方面增大了污水處理廠的壓力,另一方面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不能很好的利用雨水,因為雨水可以用于灌溉用水,而城市中的綠化用水較大,如果都采用生活用水進行灌溉是對資源的嚴重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合理的進行收集雨水備用并能夠將多余的雨水隨污水管排走防止堵塞的情況發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生活污水管道系統,包括雨水收集口、雨水收集池和污水管,所述雨水收集口位于雨水收集池的上方,所述污水管位于雨水收集池側邊的下方,所述雨水收集池的側邊上方設置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與污水管通過溢流管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雨水收集池的側邊設置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下端位于雨水收集池的底部,所述抽水管的上方位于雨水收集池的上方。
進一步的,所述抽水管的上方設置有抽水管上封蓋。
進一步的,所述雨水收集池的上方設置有上蓋板,所述上蓋板的下方設置有垃圾阻擋網,所述雨水收集池通過雨水收集管與雨水收集池連接。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雨水收集口進行收集雨水,并將雨水收集在雨水收集池中進行儲存,多余的水會從雨水收集池側邊的溢流口中流出到污水管中排走,這樣能夠在無法實現雨污分流的情況下最大化利用雨水,通過抽水管可以將儲存的雨水用于城市綠化灌溉等用途,節約了水資源。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參看圖1,一種生活污水管道系統,包括雨水收集口1、雨水收集池2和污水管3,雨水收集口1位于雨水收集池2的上方,污水管3位于雨水收集池2側邊的下方,雨水收集池2的側邊上方設置有溢流口21,溢流口21與污水管3通過溢流管23連接。當收集到的雨水超過溢流口21時就會從溢流口21流出通過溢流管23進入污水管3進行排放,這樣既能夠將雨水進行收集并與生活污水分開,并且不影響排水,能夠在無法完全實現雨污分流的情況下起到充分利用水資源的作用。
可行的,雨水收集池2的側邊設置有抽水管22,抽水管22的下端位于雨水收集池2的底部,抽水管22的上方位于雨水收集池2的上方。并且抽水管22的上方設置有抽水管上封蓋221,上封蓋221平時蓋在抽水管22的上方,在需要進行抽水時打開上封蓋221利用水泵將雨水抽出用于綠化灌溉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中皇環保產業有限公司,未經云南中皇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0761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