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顯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04400.6 | 申請日: | 2017-0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50920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9 |
| 發明(設計)人: | 馬雄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3 | 分類號: | G02F1/1333;G02F1/13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 地址: | 福建省廈門市***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顯示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液晶顯示技術的不斷發展,液晶顯示模組已被大量地應用在手機、平板電腦等液晶顯示裝置中。但是,由于液晶顯示裝置中的液晶顯示面板本身并不具有發光的功能,因此需要在液晶顯示面板下方設置背光模組來提供其所需要的光源,進而達到顯示的效果。
背光模組與液晶顯示面板組裝時,主要依靠遮光膠帶將背光模組與液晶顯示面板的下偏光片粘合在一起。然而,現業界使用的遮光膠帶多為一體成型的矩形框膠帶,其下表面與背光模組的膠框向粘合,其上表面與液晶顯示模組的下偏光片相粘合。因此,使背光模組和液晶顯示面板之間形成了一個密閉空間。當液晶顯示模組在進行信賴性測試時,密閉空間內的空氣會產生膨脹及收縮,引起氣壓變化,如此將造成光學膜片產生褶皺,從而產生發光不均的現象,影響顯示品質。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申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其中的第一遮光膠帶和第二遮光膠帶對貼形成了至少一個透氣部,該透氣部將下偏光片和上增亮膜之間形成的空間與外界保持相通,當下偏光片和上增亮膜之間形成的空間空氣在膨脹及收縮時,該空間中的氣壓與外界氣壓相等,從而減少了上增亮膜發生褶皺的問題,有利于消除畫面發光不均現象。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有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遮光膠帶、第二遮光膠帶以及至少一個透氣部;
所述第一遮光膠帶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上均設置有粘性層,且所述第一表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非粘性區;所述第二遮光膠帶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均設置有粘性層,且所述第三表面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二非粘性區;
所述第一遮光膠帶的所述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二遮光膠帶的所述第三表面相互貼合,且各所述第一非粘性區與各所述第二非粘性區一一對應,形成至少一個所述透氣部。
優選地,其中:
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顯示面板和背光模組,所述顯示面板包括下偏光片,所述背光模組包括上增亮膜,所述第一遮光膠帶的所述第二表面的粘性層粘結于所述下偏光片,所述第二遮光膠帶的所述第四表面的粘性層粘結于所述上增亮膜。
優選地,其中:
所述第一非粘性區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粘性層的厚度,所述第二非粘性區在所述第三表面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三表面上的粘性層的厚度;
所述透氣部為由一一對應的所述第一非粘性區和所述第二非粘性區組成的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三表面的通孔。
優選地,其中:
所述第一非粘性區上和所述第二非粘性區上分別設置有透氣材料部件,所述第一非粘性區上的透氣材料部件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粘性層的厚度,所述第二非粘性區上的透氣材料部件在所述第三表面上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表面上的粘性層的厚度;
所述透氣部為由一一對應的所述第一非粘性區和所述第二非粘性區組成的透氣材料部件組合。
優選地,其中:
所述透氣材料部件為透氣泡棉。
優選地,其中:
所述透氣部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或第三表面基材上的正投影的面積范圍為:大于等于1平方毫米且小于等于10平方毫米。
優選地,其中:
所述第一遮光膠帶與所述第二遮光膠帶相互貼合成為矩形框狀,包括相互連接的四條側邊。
優選地,其中:
兩條相鄰所述側邊上分別設置有一個或多個透氣部。
優選地,其中:
位于一條側邊上的透氣部分別與位于相對的另一條側邊上的透氣部在位置上一一對應設置。
優選地,其中:
位于同一側邊上的多個透氣部等間距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所述的顯示裝置,達到了如下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未經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0440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