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可快速充電的多插頭充電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98333.1 | 申請日: | 2017-0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46456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9 |
| 發明(設計)人: | 趙宏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營口福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11/18 | 分類號: | B60L11/18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東方專利事務所23118 | 代理人: | 陳曉光 |
| 地址: | 115000 遼寧省***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快速 充電 插頭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快速充電的多插頭充電系統。
背景技術:
電動車充電樁是新能源汽車的充電基礎設施,國家為推動能源轉型,推出大量利好政策刺激民眾購買電動汽車,電動汽車的發展需要多種功能的充電系統做保障。隨著國家政策的開放,越來越鼓勵新能源汽車,尤其最近幾年,新能源電動汽車發展迅猛,保有量高速增長,未來電動汽車會成為一種趨勢。但充電設備卻遠遠不足以滿足市場中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因此方便高效快捷的充電設備成為主要需求。
由于市區大量停車位沒有充電樁,建造有充電樁的停車位需要花費大量財力,物力。
固定式充電樁電動車充電經常排隊。
移動式充電車大多為直流快速充電樁,只可應急使用,不能進行慢速充電。
4.目前市場上現有固定充電樁大多為一樁一充,即一個充電樁只有一個或一種充電插頭,很少帶有多個插頭,所以只能為一款電動汽車進行直流充電或交流充電。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快速充電的多插頭充電系統。
上述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可快速充電的多插頭充電系統,其組成包括:交流供電設備,所述的交流供電設備分別與交流電路、整流濾波電路連接,所述的交流電路與交流充電控制模塊連接,所述的整流濾波電路與直流充電控制模塊連接,所述的交流充電控制模塊、所述的直流充電控制模塊與多插頭式充電樁的交直流充電選擇模塊連接,多插頭式充電樁的接口切換模塊與一組通訊計量模塊連接,所述的通訊計量模塊與充電接口連接。
所述的可快速充電的多插頭充電系統,所述的接口切換模塊經過通訊協議和計量模塊連接充電接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可滿足各種電動汽車交流充電和直流充電,多插頭式充電樁可滿足多種不同類型電動汽車各種插座適配器充電,本移動充電系統方便快捷,可以為急需充電的電動汽車進行快速充電。
本實用新型的充電接口有以下幾種,分別為美國、歐洲、中國、日本相應國家標準的交流充電插頭與直流充電插頭形狀類型。本專利所采種插頭包括四種直流充電插頭及四種交流充電插頭,適用于目前中國、美國、日本以及歐洲標準的電動汽車,數量上可以采用多個單一的交流或直流充電插頭,也可以混合使用多個交流與直流的充電插頭,根據需要,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在充電設備上安裝任意個數、任意組合的充電插頭。這樣基本可滿足國際市場上中國、美國、歐洲、日本品牌等現有的各種型號電動汽車的交流或直流的充電需求。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1是電動車。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可快速充電的多插頭充電系統,其組成包括:交流供電設備1,所述的交流供電設備分別與交流電路2、整流濾波電路3連接,所述的交流電路與交流充電控制模塊4連接,所述的整流濾波電路與直流充電控制模塊5連接,所述的交流充電控制模塊、所述的直流充電控制模塊與多插頭式充電樁6的交直流充電選擇模塊7連接,多插頭式充電樁的接口切換模塊8與一組通訊計量模塊9連接,所述的通訊計量模塊與充電接口10連接。
實施例2:
根據實施例1所述的可快速充電的多插頭充電系統,所述的接口切換模塊經過通訊協議和計量模塊連接充電接口。
實施例3:
根據實施例1或2所述的可快速充電的多插頭充電系統,所述的接口切換模塊經過通訊協議和計量模塊連接充電接口。交流供電設備接入充電樁,交流電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經過交流電路,交流充電控制模塊,另一部分經過整流濾波電路和直流充電控制模塊變為直流電,兩部分經過交直流充電選擇模塊根據電動車的需求進行轉換。多插頭式充電樁包括監測模塊、安全模塊、網絡定位模塊、讀卡器模塊、人機界面模塊、電子鎖模塊,這些模塊匯總到接口切換模塊。接口切換模塊根據不同電動車的需求切換選擇充電接口類型,經過通訊協議和計量模塊到充電接口,由充電接口連到電動汽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營口福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營口福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9833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