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多功能魚鉤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95562.8 | 申請日: | 2017-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728969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志彥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志彥 |
| 主分類號: | A01K83/00 | 分類號: | A01K8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8200 四川省德陽***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功能 魚鉤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垂釣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魚鉤。
背景技術
魚鉤,垂釣時用于懸掛釣餌以吸引魚類上鉤的工具。現在市面的魚鉤呈現彎鉤狀,在彎鉤上面掛釣餌用于吸引魚吞食,魚吞食魚餌后上腭會被魚鉤鉤住,從而把魚釣起來。
但是現在市面上魚鉤存在著以下缺點:(1)魚被魚鉤鉤住的幾率很小、且需要人隨時關注魚漂狀態,配合提竿才能釣到魚;(2)魚被魚鉤勾住后,魚會掙扎,一些較大的魚由于其掙扎的力量比較大,很容易掙脫;(3)魚鉤沉入水底不動不利于魚取食,如果靠浮漂浮力懸于水中又容易被水沖走;(4)魚鉤功能單一,只能夠進行釣魚,如果要在陸地上捕獵其他動物則不可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多功能魚鉤,具有無需人員提竿配合即可釣到魚和即使體積較大的魚也不能掙脫和多功能的優點。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多功能魚鉤,包括至少兩個互相連接、且具有彈性的鉤腿,鉤腿上設有可以勾住動物口腔的尖鉤;至少兩個具有彈性的鉤腿靠攏時會產生向外的彈力;兩個鉤腿之間設有與兩個鉤腿可拆卸連接的收攏件,鉤腿在外力的作用下與收攏件分離。
具體地,收攏件為鎖針;所述鉤腿上皆設有供鎖針穿過的鎖針環。
具體地,包括鉤體,所述鉤體由鉤腿構成,鉤體上設有供鎖針穿過的鎖針孔;所述鎖針依次穿過彈簧、鎖針孔和鎖針環;所述鎖針上還設有尺寸大于鎖針孔的、用于放置鉤體與鎖針完全脫離的防脫件。
進一步地,所述收攏件上設有用于與釣魚設備/捕獵設備連接的連接部。
進一步地,鎖針還穿過空心球,彈簧位于空心球與鉤體之間。
進一步地,還包括設置在魚線上的鉛墜,魚線的一端與上述連接部連接。
具體地,所述鉤腿在圓周上均勻分布。
具體地,所述鉛墜與鉤體之間的距離可以調整。
具體地,所述連接部為便于系上線和繩索的連接環。
更具體地,當鎖針穿入鎖針環時,彈簧為壓縮狀態。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中,設有鎖針,鎖針可以將鉤腿鎖住,使得鉤腿之間靠緊,當在外力作用拉扯鉤體時,鎖針脫離鎖針環,鉤腿分開,勾住魚嘴,由于魚嘴一般小于魚的口腔,這樣在鎖攏的時候魚嘴吃下魚餌從而吞入鉤腿,一旦打開則將魚口腔內部死死勾住,不會被魚掙脫掉。
(2)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使得釣魚者不需要再依靠和魚竿配合才能釣魚,這樣就使得釣魚者在垂釣時可以做其他事情,自由度更高,釣魚體驗更好。
(3)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使得釣魚者不需要再依靠和魚竿配合才能釣魚,這樣釣魚可以不用魚竿,只用魚線即可,降低了釣魚成本。
(4)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使得當在鎖針上套捕獵用的繩索時,可以在陸地上對其他動物進行捕獵,功能性更強。
(5)實用新型結構新穎、成本低廉,適合大規模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2中鉤腿繃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如下所示:1-鉤腿,2-鎖針,3-鎖針環,4-連接環,5-防脫件,6-彈簧,7-空心球,8-鉛墜,9-魚線。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多功能魚鉤,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一種多功能魚鉤,包括鉤體和鎖針,所述構體包括兩個鉤腿1,兩個鉤腿的一端設有鉤尖,另一端相互連接。所述鉤腿的另一端的結構使得當鉤腿另一端相互連接的時候,鉤腿的另一端之間形成通孔朝向鉤尖的圓環,即為供鎖針2穿過的鎖針孔。
所述鉤腿上還皆設有鎖針環3,鎖針環包括通孔朝向鉤尖的環狀體和用于將環狀體固定在鉤腿上的支架。
所述構腿具有彈性,使得兩個鉤腿可以靠攏,也可以分開。具體地,所述構腿由鐵絲一體成型制成,鐵絲中間繞至少一圈,使得構腿具有一部分和彈簧結構類似的彈簧圈,具有彈性,位于彈簧圈兩側的鐵絲分別位于豎向和橫向。
值得特別說明的是,所述鎖針還穿過彈簧,所述彈簧中間的彈簧孔的位置與鉤腿之間形成的圓環的通孔位置對應,使得鎖針穿過彈簧后再穿過鎖針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志彥,未經張志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9556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N型AlGaN的生長方法
- 下一篇:發光二極管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