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污泥快速堆肥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88132.3 | 申請日: | 2017-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534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13 |
| 發明(設計)人: | 金大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申迪建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F17/02 | 分類號: | C05F17/02;C05F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郭國中 |
| 地址: | 201205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污泥 快速 堆肥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環境工程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污泥快速堆肥裝置,尤其是可以解決污泥靜態堆肥過程中污泥含水率不宜降低的問題,實現污泥快速堆肥化和減量化。
背景技術
污泥是指污水處理過程所產生的含水固體沉淀物質,一般來源于市政給排水處理系統和工業廢水處理系統,其組成物質主要為水分、揮發性物質、灰分、病原體及有毒物質等。預計截至2015年末,我國脫水污泥(以含水率80%計)年產量將超過2600萬噸。堆肥就是依靠自然界廣泛分布的細菌、放線菌、真菌等微生物,在一定的人工條件下,有控制地促進可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機質向穩定的腐殖質轉化的生物化學過程。污泥堆肥分條垛式堆肥和污泥靜態堆肥,污泥條垛式堆肥采用直接將污泥露天堆放,存在堆肥環境差,堆肥產生的臭氣不可控等缺點。污泥靜態堆肥采用將污泥堆放于只有一個進氣口和排氣口的裝置中,采用強制通風方式供氧,因此可以有效的控制堆肥過程中產生的臭氣。隨著人們對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污泥的靜態堆肥的應用將會更加廣泛。為了達到控制臭氣的目的,污泥靜態堆肥裝置只設置一個進氣口和排氣口,由于排氣口直徑不大,污泥靜態堆肥過程中產生的水蒸氣遇到靜態堆肥裝置的頂蓋后,迅速冷凝回到污泥堆體中,從而使得堆肥的含水率無法降低。堆體過高的含水率不僅會減少堆肥維持高溫的天數,導致堆肥無法有效的滅活污泥中的病原體等有害微生物,而且過高的含水率會影響堆肥過程中氧氣的傳輸,影響堆肥速率,延長堆肥周期,提高污泥堆肥的運行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出一種用于污泥快速堆肥裝置,可以使污泥堆肥過程中產生的水汽冷凝后快速方便的排出堆肥裝置而不返回到堆肥中,從而實現污泥的快速堆肥。
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污泥快速堆肥裝置,包括罐體和設置在罐體頂部的頂蓋,所述罐體的外側設置有進氣口、第一排水口和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進氣口和第一排水口的上方;
所述頂蓋的外側設置有排氣口、進料口,所述排氣口、進料口分布在頂蓋的兩側;
所述罐體的內部設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通過管道與第一排水口連通,所述集水槽位于出料口的上方。
優選地,所述集水槽位于頂蓋下方,在集水槽與頂蓋之間開設有第二排水口,在連通所述第二排水口與第一排水口的管道上設置有第二排水閥門。
優選地,所述集水槽靠近第二排水口,所述集水槽沿罐體內壁周向設置形成圓環形凹槽;
集水槽的一側由罐體內壁的一部分組成,集水槽的另一側懸空位于罐體內部,其中,集水槽的另一側的高度大于第二排水口的高度;
所述集水槽焊接在罐體內壁上。
優選地,罐體的內部設有格網,所述格網位于罐體下部;所述格網將罐體分隔為上、下兩層,其中,格網與罐體的下層形成供氣氣室;
所述進氣口、第一排水口分別設置在所述供氣氣室的兩側,所述第一排水口位于供氣氣室的底部;所述出料口位于供氣氣室的上方,出料口的上端靠近集水槽,出料口的下端靠近供氣氣室。
優選地,所述進氣口處設有進氣閥門,所述第一排水口處設有第一排水閥門;
由罐體至第一排水口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排水閥門、管道與第一排水口的連通處依次分布。
優選地,所述頂蓋呈圓錐體狀,所述圓錐體的頂角呈35°至60°。
優選地,所述進料口平行于頂蓋的傾斜面設置在頂蓋上,所述排氣口沿豎直方向設置在頂蓋上,所述排氣口處設置有排氣閥門。
優選地,所述罐體和頂蓋通過螺絲緊固連接。
優選地,所述罐體底部設置有支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可以使污泥堆肥過程中產生的水汽冷凝后快速方便的排出堆肥裝置而不返回到堆肥中,從而實現污泥的快速堆肥。
2、有效降低堆體中的含水率,利于維持堆體高溫的天數,能有效滅活污泥中的病原體等有害微生物;增大堆肥過程中氧氣的傳輸,提高堆肥速率,降低堆肥周期,減少污泥堆肥的運行成本。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進氣口;2-出料口;3-第二排水閥門;4-第一排水口;5-供氣氣室;6-第一排水閥門;7-進料口;8-頂蓋;9-格網;10-集水槽;11-支架;12-螺絲;13-罐體;14-進氣閥門;15-排氣口;16-排氣閥門;17-第二排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申迪建設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申迪建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8813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